诗歌的源泉
诗歌是以情感为主体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高度凝练和浓缩,以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的语言和线条安排的形式表达思想感情。诗歌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有情感的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古代社会生活,是由于劳动生产、性爱和原始宗教而产生的有节奏、有感情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言道,声为永恒,法与和。”“礼记。乐》:“诗言志;宋,吟诵其声;舞,动其容;三者以心为基础,然后仪从之。”早期是诗、歌、乐、舞融为一体。诗就是歌词,在实际演出中总是伴随着音乐和舞蹈一起唱。后来诗、歌、乐、舞独立发展,成为独立的成年人。诗和歌统称为诗。
诗歌风格概述
诗歌风格的分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现在只是从一般的角度,简单说一下汉魏六朝唐宋的诗风。
汉魏六朝诗歌一般称为古体诗,包括汉魏乐府古体诗、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一时期的文人诗。乐府原是官署的名称。乐府歌曲由乐府机关收集,配以乐谱演唱。《文心雕龙·乐府》篇云:“凡乐言为诗,诗声如歌。”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乐府三个概念的关系:诗是指诗人所作的歌词,歌是指与诗相配的音乐,乐府是指二者。后来临摹乐府旧题材或模仿乐府体裁而写的作品也叫乐府,虽然没有配乐。中唐时期,白居易等人开创了新乐府运动,创作新题材,写时事,故称新乐府。
从格律的角度来看,唐以后的诗风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近体诗和古体诗。现代诗,又称现代诗,有一定的格律。古典诗词也叫古体,是按照古诗词的做法写出来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歌的字数来看,有所谓的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四个字是四个字,五个字是五个字,七个字是七个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所以通常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古诗简称五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诗;同时使用三、五、七个字的,一般认为是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法,限八句五十六言。八句以上的叫长法,也叫排他法。长法一般是五言诗。只有四句叫做绝句;五行* * 20字,七行* * 28字。绝句可分为绝和古两种。法律要受平齐米的限制,古代法律不要受平齐米的限制。古绝一般限于五绝。
1953第一次使用“现代诗社”这个名称——是在纪贤创办“现代诗社”的时候建立的。现代诗歌的意义:
1.形式是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形象管理比花言巧语更重要。
“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的比较:诗人都是由感受事物而成的,是心灵的反映。“古典诗词”以“思无邪”的诗学观表达温柔、柔情、哀怨、无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现代诗歌”强调自由和开放的精神,用直截了当的情境陈述沟通“可感与不可感之间”。
诗歌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一)诗歌的起源
诗歌是最古老也是最文学的文体。起源于古代人民的劳动歌曲和民歌,最初是诗词歌赋的总称。起初并无诗与歌之分,只是将诗与乐舞合二为一,统称为诗。中国的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汉乐府和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是由古希腊的荷马和莎孚以及古罗马的维吉尔和贺拉斯等诗人创作的。
(二)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一种高度浓缩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其语言简洁生动,节奏鲜明,押韵和谐,富有音乐美,句子一般都是成排的,讲究结构形式之美。
中国现代诗人、文学批评家何其芳曾说:“诗歌是最强烈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情,而且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且在精致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鲜明的节奏上,它的语言和散文是不一样的。”这个定义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征:一是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二是抒情表达,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力、联想力和幻想力;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三)诗歌的表达
诗歌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最早流行于中国,至今仍经常使用。
传统的表现方法是“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一为风,二为赋,三为比,四为荣,五为雅,六为赋。”
六义中,“体、雅、赞”是指《诗经》中的诗的类型,“赋、比、兴”是诗中的表现。
傅:是一种直接表达事物的方式。宋代学者朱在《诗传注》中说:“赠者必说之真。”比如《诗经》中的《葛覃》和《蛞蝓》就用了这种手法。
鲍比:这是一种比喻的方式来描述事物和表达思想和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而毕叶是什么?用附件盖东西,威胁要把东西割掉。”朱说:“如果你比较,你可以比较这个东西和另一个。”比如《诗经》的书,比如《猫》、《说书》,就是这么写的。
邢:是一种托物兴味的手法,就是用事物的开头来达到描写事物、抒发思想感情的地步,唐代孔在《毛诗正义》中说:“得道者兴。就拿比喻来说,自己起个心,那些在诗词散文中引用植物鸟兽来看意思的,都是快乐的。”朱更明确地指出:“如果你感兴趣,你应该先说点别的,以引起你正在念诵的词。”比如《诗经》中的关雎、就是“兴”的表现。
这三种表现方法一直流传下来,经常综合运用,相辅相成,对历代诗歌创作影响很大。
诗歌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从古至今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创造,其运用也是灵活的,夸张的,重复的,重叠的,跳跃的等等。,很难描述。但是,所有的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力不仅是诗歌的一大特色,也是诗歌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就是象征。象征只是简单地表示“象征意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是灵魂的直接形象,应该引起重视。从现代的观点来看,诗歌中意象的创造主要有三种方式:
1.比较一下。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喻是“或声喻、或形喻、或心喻、或喻。”在我们之前列举的诗歌中有很多例子。还有一种比较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用物拟人或者用人拟人。前者就像徐志摩的《告别剑桥》:我轻轻地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挥手,/向西边天空的云告别。/河边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浪中美丽的影子,/在我心中荡漾。把“云”和“金柳”当人看。人们模仿事物,例如,爱情的《因为风》:...我的心灵/像你窗前的烛光一样明亮/略带暧昧/不可避免/因为风/...用我一生的爱/点亮一盏灯/我是一团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把“我的心”比作烛光,把我比作一盏灯。当然,归根结底,本质还是“拟人化”。
2.夸张。就是把要描述的东西放大,就像电影里的“大写”和“特写”镜头一样,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联想。李白的《桃花潭深过千尺,不如王伦》(《赠王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提到“深千尺”和“三千尺”,虽非实情,但他塑造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仅可以接受。但是,这种夸张一定要有艺术性和美感,不能太荒诞,不能太真实,也不能太庸俗。比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诗:“一袋棉花包着/卡车头歪着/歪着,三尺高/像高射炮。”看完让人觉得不真实,无法产生美好的感觉。
3.转喻。就是拿这个东西代替那个东西。它类似于类比。
有区别,但又不一样。区别在于:类比一般比较,比较的是具体可见的;而转喻一方面是具体的,一方面是抽象的,它弥合了具体与抽象之间的鸿沟,使诗歌的形象更加生动突出,引起读者的联想。这就是艾青说的“给思想插上翅膀,给感情穿上衣服,给声音涂上色彩,让逝去的都凝固。”
塑造诗歌的形象,不仅要用透视所取的素材来描绘画面,还要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来多方面体现形象,做到生动、新颖。唐代诗人贾岛骑着毛驴,唱的是“池边鸟驻树,和尚推月下门”,但他也想到“和尚敲月下门”可以用。到底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于是用手做了个商议。没想到,驴挡住了一个大官的路。这个人就是韩愈,一位伟大的作家。当侍卫把贾导牵上马时,贾如实相告。韩犹豫了很久,说还是敲门的好。因为有“敲”的声音,所以在山中月夜有一两声敲门声,让现场“活”起来,让环境更加寂静。枫桥旁的“乌梯”和“钟”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里的音乐描写,“像是把大大小小的珍珠灌进一盘玉里”那一段,非常生动精彩!现代的,如黄河浪的《晨歌》:“还有那礁石/外有倔强的倾听/风、雨、浪/幽幽/晨曦/灵泉寺的晨钟/宛如喷涌的泉水/远处的回应/隐隐的敲落/几颗稀疏的星/公鸡的啼叫/仿佛飘洋过海/鸡鸣朝霞/似潮水。这首诗也写得很好。因此,如果我们掌握了用声音塑造形象的技巧,将为诗歌创作开辟更广阔的领域。
无论是比喻、夸张还是借代,都取决于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敏锐观察、自身感受和大胆想象。
敬幻想。可以说,无论浪漫还是现实,都不是没有想象力(幻想)的诗人。比如以豪放著称的李白,想象力丰富,诗风瑰丽,而以写实著称的杜甫,也写过“你是什么时候突然看到眼前这房子的?”(《茅屋被秋风吹破》)和“她阴发带雾香,玉肩月寒。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躺在屏幕上,看着这明亮的光,不再流泪?. "(《月夜》)等等。
诗歌的起源
在我们的诗歌之国,诗歌几千年来一直是文学史的主流。
诗歌是怎么产生的?原来,在文学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了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递给他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和传播,就编了韵文。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和[志]本来是同一个字,[志]从属于[士],从属于[心],说明停在心里的其实是记忆。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献的帮助,就不需要死记硬背了。这时候所有的文字记录都叫做【记录】。渴望是诗歌。心中有抱负,说话如诗。
歌名是怎么来的?诗歌和歌曲不是一回事。歌曲是人类劳动同时产生的,远在文学形成之前,也远早于诗歌。起初,我们只用叹息来表达情感,如啊,xi,哦,唉,等等。当时这几个字都是同一个音念的:“啊”。宋是形声字,用“可”发音。在古代,[歌]和[啊]是同一个词,人们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做作曲。所以,歌名一直沿用。
既然诗和歌不是一个东西,为什么后来把它们连在一起,叫做【诗】?只要我们了解他们的关系。宋起初只用简单的感叹词来表达情感。随着语言的出现,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渐加深,情感更加丰富,用几句感叹词来表达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歌曲中加入了内容词来满足需要。文字出现后,诗与歌的结合更进一步,出现了用文字写的歌词。这时,一首歌包括两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是诗意的,值得回味的。也就是说,诗是有音乐的歌,没有音乐的诗。原诗可以配乐唱。歌是诗,诗是歌。诗词歌赋的结合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已经讨论了很久。
毛诗序:“心即志,言即诗。”情感在心中运动,在言语中形成。如果言语不够,就悲叹吧。如果单词不够,就唱诵它们。如果歌曲不够,我不知道如何跳舞。“《尚书》:“诗言志,歌不语”,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因为这种情况,后来人们把诗和歌并列起来称,而目前,诗已经成为诗歌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