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化”后你还会爱白雪公主吗?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可能需要一个与今天不同的答案。
迪士尼再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6月23日,迪士尼宣布将翻拍真人电影《白雪公主》,并宣布这一版本的白雪公主将由皮肤呈棕色的拉丁裔女演员瑞秋·齐格勒(Rachel Zegler)饰演。
很多人打开主演的照片时,都觉得目瞪口呆:
“这白雪公主...怎么有点黑?”
白雪公主的肤色从白色变成红色,再变成健康的小麦色。
“为什么是白雪公主?”
这不是迪士尼第一次在选角问题上引起争议。
2019,迪士尼宣布翻拍真人电影《小美人鱼》,由黑人女歌手哈里·贝利饰演女主角艾莉儿。
迪士尼宣布的决定引起轩然大波,外国网民在推特#NotMyAriel#上发起抗议。很多人在接受这个版本的爱丽儿时表示无能,和自己的形象相差很大。
棕黑双眸的新美人鱼与传统红头发蓝眼睛的形象完全不同。
黑发红唇的白雪公主变成了棕色皮肤的拉丁人。红头发蓝眼睛的艾莉儿,以黑人皮肤的非裔美国人形象重新出现。
这不仅颠覆了人们对迪士尼公主形象的固有认识,也容易让人产生“迪士尼在讨好少数民族”的猜想:
“如果迪士尼真的要给非白人演员更多机会,那《公主与青蛙》、《风中奇缘》、《海中奇缘》不都是现成的好故事吗?为什么要从白雪公主和小美人鱼开始?
退一步说,难道迪士尼不能为少数民族创造一个他们自己的新故事吗?"
《公主与青蛙》是迪士尼第一部关于黑公主的漫画,还没有拍摄。/《公主与青蛙》剧照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动画公司,迪士尼选择这样做,显然有着自己的考虑:
在尊重故事核心元素的前提下,选取现有经典公主IP进行改编,不仅可以最大化影响力,弘扬多元化价值观,还可以二次突破迪士尼公主形象,让未来的故事有更多可能。
事实上,这并不是迪士尼第一次在大IP上采取“激进”的举动。
回顾过去的电影,你会发现迪士尼几乎总是从大IP入手,无论是突破单一的公主形象,还是解构故事中的传统价值观,抑或是宣扬多元化的价值观:
根据睡美人故事改编的《沉睡魔咒》为迪士尼反派开启了“洗白之路”。真人版阿拉丁根据阿拉丁的故事改编,直接让公主接了王子的剧本,女主角系列又添一员;备受争议的真人小美人鱼的选角在之前的ABC音乐剧版本中使用了少数民族作为主角,以展示更多样化的价值观。
某种程度上,相比影响力不大的《公主与青蛙》,选择《白雪公主与美人鱼》这样最经典的IP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编,更能凸显迪士尼试图颠覆传统、大胆创新的决心。
迪士尼试图向公众展示多样化的价值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人们对此持怀疑态度,并不代表他们站在反对多元主义的一边。
大家的担心不无道理。毕竟在此之前,迪士尼拍过很多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公主电影,口碑都不尽如人意:
《风中奇缘》取材于真实历史,但被批评的公主的故事与历史相差太大。《公主与青蛙》中的黑人公主蒂贾娜,在其他影片中的白人五官越来越多。
《花木兰》中很多情节不符合中国的文化背景;寻龙传说以东南亚文化为卖点,却只是呈现了一个机智的大杂烩...
人们担心的是,迪士尼甚至没有讲好少数民族的独家故事。这一次直接改变了少数族裔和白人的形象。这难道不是另一种懒惰,不会更弄巧成拙吗?
如果新版的《白雪公主与美人鱼》只是盖了一个大IP壳,却实实在在地讲了一个白核的故事,会让少数民族觉得不被尊重,被认为“肤浅多于实用”。
在对电影本身铺天盖地的批判下,多元化价值观的讨论很难继续下去。
迪士尼可能有充分的诚意,但最后的结果可能不会令人满意。/花木兰剧照
“为什么不照原著拍?”
“人物不符合原著”也是这次迪士尼选角的一大争议。
安徒生童话原著中,女王在窗边扎破手指,许愿“希望女儿皮肤白里透红,看起来像白雪和鲜红的血”;
在迪士尼的动画版《白雪公主》中,白雪公主也是“唇红如玫瑰,黑如乌木,肤白如雪”的形象。
对于很多人来说,“肤色白”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设定,而是白雪公主本人最大的特点。毕竟白雪公主是唯一一个直接把肤色写在名字里的公主。
在这个前提下,迪士尼讲一个新故事也不是不可能,但必须把故事合理化,让大家信服。
如何介绍白雪公主名字的由来,势必是新版白雪公主将要面临的难题——或许主创团队可以将“白雪公主”解读为“一颗纯洁如雪的心”,毕竟不能指着拉丁裔小姐说“皮肤白如雪”。
由莉莉·柯林斯扮演的白雪公主已经被许多观众所认可,因为它的外表最符合原著的形象。/《白雪公主镜镜》剧照
不过,除了白雪公主,大部分迪士尼公主IP角色是否需要贴合原著值得讨论。
我觉得人物不需要完全贴合原著。
当然,故事的核心元素还是要遵循最初的设定。花木兰为父从军的故事根植于中国的文化背景,而《梦之旅》中的亡灵节也是墨西哥特有的传统节日,其他人拍摄自然不合适。
但是对于一些不必要的非核心甚至完全架空的剧情和设定,一个全新的改编可以给观众带来新鲜感,拓宽大家的想象边界。
《冰雪奇缘》讲述的全新故事,让很多观众眼前一亮。
另一个有趣的点是,当人们说“人物要适合原著”时,我们所说的“原著”更多的是风靡全球的迪士尼动画,而不是原著童话。
然而,当迪士尼动画创作时,事实上,原来的公主形象已经被改编了一轮。
美人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中,且不说故事背景是一个完全架空的海底世界,作者在肤色和发色上都没有明确的设定。小美人鱼的形象实际上是“有着像大海一样蓝的眼睛,光滑细嫩的皮肤和一条鱼尾巴”。
如果说迪士尼动画决定抛弃之前金发公主的形象,为艾立儿设计了亮红色的标志性发色,算是大众认可的二次创作,那么迪士尼真人电影也应该算是合理的二次颠覆。
美人鱼的故事其实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很多90后、00后的孩子都是和迪士尼动漫一起度过的。
黑发红唇的白雪公主、红发鱼尾的爱丽儿、金发蓝眼的灰姑娘,不仅仅是“白月光”动画角色,更是我们童年记忆中不可替代的符号和象征。没有人能动摇他们在我们心中的地位。
“美人鱼可以有很多版本,但我只认红头发的艾立儿”,这样的个人感受显然无可非议。
但对于不成熟的10来说,迪士尼公主IP是一个全新的未知领域。面对未来公主形象的种种可能,或许我们也应该表现出更多的宽容——
毕竟,童话之所以能风靡全球,赢得大家的喜爱,并不在于作者是丹麦人还是德国人,而在于他们构造了一个充满想象、美好和希望的故事。
能用来区分公主们的,不是她们不同的肤色,而是那些善良、勇敢、智慧、独立等独特的品质和亮点。
各种各样的迪士尼公主与我们的童年是同构的。
“迪士尼不能选一个更好看的公主吗?”
迪士尼拍了真人版的《白雪公主》,选角遭到很多人反对,但反对的声音其实比《小美人鱼》温和得多。
后者也面临着激烈的“面值”争议。
被选中扮演小美人鱼的海莉·贝利(Haley Bailey)有着不符合主流审美的“鲶鱼”模样。很多观众认为主演颜值大幅下降,这是不能接受的:
“不是肤色的问题,我就是觉得她丑。”“也是黑色的。换成蕾哈娜和赞达亚不是很甜吗?”
在路透社的最新照片中,海莉·贝利(Haley Bailey)穿着麻袋装,梳着脏兮兮的辫子,没有上漆的造型,更是遭到观众的责骂。她拍的不是《小美人鱼》,而是《疯狂原始人》。
有些观众认为小美人鱼其实可以有更好的人选。
美人鱼的“颜值不够”是很多人认为迪士尼“敷衍观众,有求必应”的原因。
但是迪士尼的选角真的这么粗心吗?
需要说明的是,真人版《小美人鱼》是一部音乐电影——真人版《白雪公主》也是如此,《爱乐之城与马戏之王》主题曲的原班人马也是特别请来的。乍一看,它旨在专注于全新的音乐和故事。
迪士尼在选角时需要考虑的因素绝不能仅限于外表。气质、声音、演技等条件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原著中,美人鱼其实没有完美的设定,她的出现有一定的空间。尤其是《小美人鱼》最大的特点就是唱功好,这也意味着迪士尼在选角时会更看重演员的音色而不是颜值。
这正是海莉·贝利的优势。海莉·贝利是一名歌手,也是流行天后碧昂斯的公开情人。她在流行音乐组合Chloe x Halle中表现出色。她之前有过不少的音乐表演经验,在音乐方面的实力毋庸置疑。
且不说“颜值即正义”和“认为眼距宽就是丑是不是一种审美霸权”都有待商榷。退一步说,就算颜值不能说服大众,也要关注海莉贝利在其他方面的表现,比如她能否用演技征服观众,让大家觉得“真香”。
海莉·贝利擅长音乐。她是流行音乐组合Chloe x Halle的成员。
事实上,迪士尼之前翻拍的几部真人公主电影,都或多或少面临过颜值的争议:
比如真人版灰姑娘的主演就被认为脸大嘴大,不符合动画中温柔可爱的形象;真人版阿拉丁曾被认为主演“不够出众”,没有足够鲜明的东方特色。
但电影上映后,很多观众对主演颜值的看法发生了逆转,认为在观影时依然可以对故事有充分的代入感。
相比之下,小美人鱼主角的颜值在主流审美中“并不出众”,但也有不少人对海莉贝利的实力抱有期待。曾在动画版《小美人鱼》中为艾莉儿配音的朱迪·本森也主动表达了对新片的支持:
“说到长相,我给小美人鱼配音的时候也不小了。当我在唱主题曲的时候,如果你根据我的外表来评判我,你会对这首歌感到失望,但如果你闭上眼睛,用心去听,你会感受到艾立儿的灵魂。
不管我们长相如何,种族,肤色,身高,胖瘦,我们共同的目标是讲好一个童话故事,与观众建立联系,这就够了。"
聚集了“魔变”、肤色、颜值等巨大争议点的《白雪公主与小美人鱼》能否“逆风翻盘”,待影片上映后见分晓。
如果电影好,谁在乎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