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冰块》里有一首古典音乐,是小提琴演奏的。它叫什么名字?

水果冰

小说很短,基本上高潮结束,结局和性格变化有点突兀,最后的真相——咳咳——总觉得冲击力不够。。。怎么说呢?总的来说,看完之后的第一印象是有点失望,大概是因为有一种“就算这是真理又怎么样”或者“这种题目连数学竞赛的推理题都不如”的感觉,也就是说有一种游戏不够深刻的感觉。这可能也是校园推理轻小说和那些硬核本式推理的根本区别。。。估计如果习惯了后两种的童鞋,第一眼看到就会有一种想吐的欲望。“这是推理吗?”这种冲动。

然而,看完之后,却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件事。很久以前看了一部很冷门的意大利惊悚片,叫《湖边的女孩》,讲的是一个女孩被杀,直到最后破案的故事。我之所以还记得这部电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导演独特的表达方式: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整部电影,那就是“沉默”。一场惊心动魄的杀人案,最终,真凶落网,影片剧情一点波澜都没有。一直到电影结束都很平静。经过三两句对话,犯人承认了罪行,人们突然反应过来,“啊,这是抓到了?”。在电影中,无论是住在湖边的精神病人的怪异行为,还是警探的思考与追求,甚至连躺在湖边的少女尸体都给人一种平静的感觉,仿佛她只是睡着了。以至于观众不得不去查电影分级,以确定我是真的在看推理片而不是文艺片。

当然,毫无疑问,这部电影在某豆上的评分很低,最后被淹没在一片诅咒中。但是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因为这个表情。其实另一方面,导演也给我们描述了真实的推理和案情是怎样的。没有花里胡哨的设计,没有恰到好处的不在场证明,侦探不会用他们的魔眼看穿犯人的一举一动,犯人也不会每次都拿出一艘豪华游艇来提供犯罪现场。双方都笨手笨脚的,靠着手中为数不多的线索,与我们正常人所具有的一般思维相抗衡。正是因为看了很多推理小说,你才会感叹“我真的还是想不出来”,所以你才会感叹《冰果》或者《湖畔》的推理真的很弱。然而这才是真正的推理,是正常人类智商范围内的正常推理。

然而,冷静的推理故事与本古尔推理的本质格格不入。埃德加瓦·拉波尔、东野圭吾等作品都以其巧妙的结构和巧妙的构思而闻名。最近的例子是绫辻行人的另一个。如果你看过这部动画,你能感觉到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画面都在触动你的神经。你和主角在同样的条件(线索)下经历着同样的推理。(虽然这部作品能否称为基于案例的推理值得商榷)然而,这些推理是不切实际的,是思维美化的产物。它们读起来很吸引人,但不现实。你不认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另一个例子是东野圭吾的“夜行”和“嫌疑人X的奉献”。大家看完都咂了咂嘴,绝对不相信这是真的。你有可能相信《死亡小学生》里的所有故事吗?但我相信冰果的故事很有可能是真的,而且概率很大(虽然瑞穗认为好像是真的),而且很有可能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就是现实主义推理小说的魅力所在(暂且这么说吧)。如果你读过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全集》,你大概也会有同样的经历。以最后一个案件为分界点,这部作品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风格完全不同。我最喜欢的是全卷第一篇,血字研究,是真实感最强,推理魅力最大的一篇。故事越往后越荒诞,福尔摩斯本人就越具有各种超自然的思考能力。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强调一下我从冰果那里得到的感受:水泽惠信一开始写的可能和本的推理混合了校园轻小说一样,但结果是一个善良的现实主义推理游戏,充满了现实主义的简单推理故事,当然还有校园元素,青春,成长,友情等等。至于现实与虚幻的平衡,读者自己肯定有不同的喜好。要有一部兼顾现实主义和剧情的好作品真的很难。在这里,我推荐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如果有人喜欢青春校园推理,我也推荐南希·德鲁系列。至于风格,真的不好评论。就像声优的声音一样。可以喜欢用三维声音配音的动画作品,比如宫崎骏其人的整部电影,或者各种新出的二维声音的动画。龚老喜欢三次元的声音,因为他觉得二次元太做作,不自然,缺乏真实的氛围。很多人不喜欢一些推理小说的原因是他们认为“这个推理小说和星球大战有什么区别”。正是因为故事本身缺乏案例推理和跌宕起伏的氛围,所以这部动画其实更注重监督的能力。从开头的话来看,至少比小说本身有趣多了(虽然动画的原著部分加了很多本古尔的东西)。我仍然非常看好武本康弘的技术。毕竟当初的幸运星也是大获成功。所以希望大家以后看这部动画的时候,是抱着“这可能是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的心态来看这部动画,而不是对悬疑推理的期待。(当然也不排除原动画会把本片改成有深度的案例推理故事,也是蛮刺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