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创意揭秘河北歙县网络名人“补天女神”稻田画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牛喜婷、王赢)秋天的河北邯郸市歙县清漳河畔,一幅由四色大米制成的“女神补天”巨型稻田画,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秋季网络名人最热的打卡地之一,也成为歙县打造休闲农业的“新名片”。田野里五彩缤纷的画面美得令人窒息。你知道这幅巨型田野图是怎么制作的吗?

《女神补天》巨型水田全景图。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供图

据悉,这幅《女神补天》巨型稻田画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滨海农业研究所、涉县农业农村局水稻专家制作。这样一幅“稻田画”的种植,只能通过图案设计、定点测绘、人工种植、田间管理来完成,其难度和复杂程度可想而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策划团队齐心协力,大胆创新,合力攻关,将稻田与艺术完美结合。

挖掘文化,选择题材。

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故事深入人心,流传千年。歙县瓦宫作为中国五大祭祖圣地之一,是中国规模最大、创建时间最早、影响区域最广的历史文化遗迹,被誉为“华夏祠堂”。为了弘扬歙县的祖先文化,策划组经过多方协商,将稻田画的主题确定为“女神补天”。图案构图顺应山势,女娲形象灵动美丽,是歙县文化符号的体现,也符合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业的主旨。

突破难点与科学设计

规划小组在观景台上规划地块。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供图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牛喜亭介绍,《女神补天》稻田画处于涉县文化旅游经济带的核心,在太行山红河谷湿地区域,面积1.800亩,观赏点在东山地堑的揽胜阁,与稻田高差260米, 比普通稻田画的观赏高度高出20多倍,这对稻田画的设计和制作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策划组深入歙县,与当地有关部门讨论,实地勘察地形,分析视角。2020年3月开始前期策划,当年完成了占地260亩的《女神补天》稻田画,获得了制作经验。2021面对图案放大和角度变化的新要求,又种了一棵春油菜用于春季作画,为《秋天的女神补天》中巨幅稻田画的制作提供了新的数据。

布局精致,风景优美

600亩水田组成一幅画,涉及几十个地块,道路、沟渠、田埂遍布地块,不可避免地成为水田画的干扰因素。设计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采用电脑绘图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避免道路和沟渠对整体画面的影响。整理出上千个点,通过GPS定位确定坐标点,实地放样,按图案和线条移植。

规划小组在实地进行了勘测和出发。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供图

规划小组在田地里找到了移植的地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供图

经过1个月的放线移栽,一幅长1.250米、宽320米、占地600亩的《女神补天》巨幅稻田画惊艳亮相。不加任何修饰,水稻生产所必需的道路、沟渠不被破坏,成为稻田画的组成部分。画面自然。站在东山的揽胜阁,可以鸟瞰“屈曲远山崔飞,舞袖映夏商”。

科学技术支持绿色生产

稻田画的成功展出,不仅需要精美的图案设计和场地布置,还需要强大的水稻专业技术支持。水稻茁壮成长,画面才能饱满艳丽。

策划组现场讨论了彩色水稻的育苗技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供图

彩米根据精准定位结出沉甸甸的果实,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供图

信息经济所领导高度重视,滨海农科所领导全力支持。策划团队根据稻田画的面积,精确计算了各种颜色水稻的用种量,并从滨海所引进了优质的紫、黄、白水稻种子和秧苗。水稻专家克服疫情影响,多次到涉县开展种植指导,解决了水稻育秧、稻田管理、水稻病虫害防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全程实施绿色标准化生产。四色稻配有机肥,清漳水灌溉,都结出沉甸甸的果实,稻花飘香,丰收在望。

振兴农业与文化融合产业

巍巍太行山,碧波荡漾,美丽飞天女娲,五彩稻花。女娲灵动飘逸的形象,展现了歙县“女娲文化之乡”的地域文化特色,将文化创意融入农业,化稻田为山水。"享受千亩水稻,收获万石有机食品!"据牛喜亭介绍,“女神补天”大米在收割时就在地里被抢购一空,每斤湿米价格为1.1元,供不应求。以“美”致富,歙县“女神补天”水田画不仅保护了绿水青山,而且通过赋予农田全新的理念,催生新的业态,提升了水稻种植效率,有效促进了产业融合升级和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