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秋裤是什么意思?

“秋裤门”女主角、时尚杂志《时尚芭莎》主编苏芒。

2008年初,时尚杂志《时尚芭莎》的主编苏芒在一个访谈节目中透露,她坚持冬天不穿秋裤,并告诉女主持人同事上班不允许穿秋裤。热情的女主人还告诉杂志主编,她冬天只穿丝袜和裙子。

“秋裤门”原对话——

鲁豫:你有点像我。冬天你光着脚穿短裙,我穿一双薄袜子。我冬天只穿一条裤子,你也是。

苏芒:我不允许我周围的人穿长裤。

鲁豫:不仅不让身边的人穿秋裤,还让他们检查自己的箱子。谁带秋裤就没收谁的。

苏芒:由于我经常出国,知道一些外国人的礼仪,我认为入乡随俗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去国外培训。我给一些领导提了一些很好的建议。我说,你绝对不能穿毛裤。我们冬天去了纽约,天气很冷。为了吓唬他,我说外国人歧视穿毛裤的人,有损中国人的形象。

今年年初罕见的寒冬过后,“秋裤,穿不穿”的话题在网上愈演愈烈,继而发展成一场超级口水战。北方人所说的“秋裤”,就是上海人俗称的“棉毛裤”。虽然关之琳和舒淇都曾是保暖内衣的代言人,但毫不夸张地说,在此之前,秋裤从未享受过时尚话题和网络人气的“待遇”。事情是这样开始的:国内一家时尚杂志的女主编苏芒在访谈节目中谈到告诉她的老板不要穿长裤。结果她被网友发到网上,然后衍生出几十个关于“不要穿秋裤”的版本。

本周,饱受网友诟病的苏芒在个人博客中对“秋裤门事件”进行了澄清,称自己从未说过“时尚人士不穿秋裤”或“请时尚编辑不要穿秋裤”之类的话,“秋裤门事件”终于落下帷幕。然而,记者在采访社会学家和时尚专家时发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这条著名的“秋裤”背后,出丑的不一定是被迫发表声明澄清的苏芒,或许是网友们自己,以及宣称“我想怎么穿棉裤不关你的事”的一小撮人。

一条“秋裤”的事件回放成为网络热点。

被网友频繁转载的“秋裤门”事件是这样的:苏芒接受主持人鲁豫采访,透露自己冬天不穿秋裤的习惯;鲁豫告诉苏芒,她冬天只穿袜子和裙子。网友们的火力,从对苏芒的个人评论,集中到了“该不该穿秋裤”的讨论上。接着,有网友爆料苏芒的故事:“一男编辑弯腰露出秋裤腰部,编辑大怒:时尚编辑怎么能穿秋裤?”!你还想做吗?男编辑很冷,还是穿了,偷偷把秋裤的腰塞了进去,以为可以蒙混过关。第二天,主编看到了那个人,摸了摸他的腰,于是他的裤脚又露了出来。"

许多网民的帖子充满了对苏芒的冷嘲热讽。“不穿秋裤,不穿100的裤衩?”“这种行为(指不穿秋裤)完全是对社会和自身的不负责任。冬天那么冷,但是穿得像夏天是必须的。那不是要把空调温度调得很高吗?这不环保。”也有比较理性的说法,比如“穿不穿秋裤应该是身体健康的需要,受生活环境和身体素质的影响,不应该成为判断是否时尚的标准”,等等。

“秋裤门”也引起了海外华人,尤其是留学生的关注。一名美国学生发帖:“我好生气!平时潜水,现在要说话了!我在美国北方待了七年,换了不下十个美国室友。冬天来了,都穿长款保暖裤,叫秋裤。”另一个留学生问:“我亲爱的在其他国家流浪的同胞们,你们可以买秋裤吗?”在没有秋裤的日子里,你还好吗?"

最新进展:苏芒写博客澄清“秋裤门”

本周,苏芒在他的个人博客上发布了澄清,称他对网友的误解感到“非常委屈”。“我只开玩笑说在鲁豫有约,讲了一个不让老板穿毛裤的故事。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老板每天开车上下班,从他家的车库到他公司的车库。不是天寒地冻,所以我建议他不要穿毛裤,让他的西装更有形。他做了我十几年的老板,我可以开玩笑。”此外,苏芒强调他“从未要求编辑不穿毛裤和长裤”。“你可以问我们自己的编辑。甚至在我写博客的时候,我们的编辑还在喊:‘我现在穿秋裤了!’"

当然,在一片反驳声中,一些网民表达了对苏芒的理解和支持。一位署名“迷蒙紫”的网友写道:“我记得去伦敦开会,住在著名的萨瓦酒店。路过大堂时,看到宴会厅里衣服的香味和寺庙的影子。当时我很好奇,和同伴一起推门进去,突然发现自己走错了房间。因为里面的男生女生都穿着极薄的晚礼服,和我们的毛呢套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中一位女士穿着一件薄薄的晚礼服,站在酒店门口等待她的司机开车过来。那一刻,伦敦的寒风配上了这位女士半裸的晚礼服。如果她这时候穿上厚棉裤和羽绒服,很明显英伦风就消失了。看来,知己知彼,过多谈论时尚概念,应该符合自己的生活习惯。写到这里,我不禁为坚持不穿秋裤的时尚编辑鼓掌,因为作为时尚界的一员,显然需要身体力行。”

专家提醒秋裤保暖但不要“出丑”

上海一家女性杂志的时尚编辑于小姐告诉记者,作为同事,她完全理解想表达的意思。“看过所有采访的观众会发现,苏芒并没有瞧不起穿秋裤的人。她在强调‘入乡随俗’的观念。”

在余小姐看来,“秋裤门”引发热议并不是一件坏事,但其中心不应该是“秋裤能不能穿”,而是“如何保暖又不难看”。“时尚无非是人性使然。问题是很多人秋装秋裤穿的太差了。作为内衣,秋装秋裤最基本的穿法就是不让别人看到。比如冬天,有的男人觉得穿衬衫毛衣还是很冷的,就在衬衫里面穿秋装,结果衬衫里面就露出了一个秋装领子。还有,穿西装不一定要穿秋裤,但至少要把秋裤塞进衬衫里遮住。当然,女性也会误穿。比如女人冬天爱穿裙子,但是天很冷,就在丝袜下面套了一条秋裤,连秋裤的颜色都露出来了,不好看。”

针对小部分网友提出的“如何穿的越舒服越好”的理论,于小姐也表示,穿的确实是个人的事情,别人只能提醒,不能强制执行。“我们在与读者交流时,确实会遇到这样的人和事。有些男人会想,我的衬衫露出秋装的领口和袖口有什么不好?什么挡住了你的路,你不用看!那我们就无能为力了。最多我们觉得这个人缺乏必要的礼仪教育。”

网友集体愤怒的心理解读也是“出丑”

在“照片门”的同时,一条“秋裤”居然能引起如此热烈的讨论,网民的心态再次引起社会学家的关注。上海社会学家何峰认为,网民的这种“集体愤怒”一方面是因为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种集体的“情绪失控”。“如果回放整个事件,可以画出这样一条脉络:首先,少数看过节目的网友对苏芒关于秋裤的说法断章取义,用醒目的标题发布在网上;然后,很多根本没看过节目的网友看到帖子,大规模评论转发;于是,越来越多的网民加入了口头批评的队伍,形成了‘秋裤门’现象。”

另一方面,网民的“集体愤怒”在于他们对“权威”的挑战和对“自我价值”的证明。“我相信大部分时尚圈的人都会理解苏芒的说法,但对于网民来说,他们会认为作为时尚杂志主编,接触到世界顶级时尚的苏芒,甚至对秋裤表现出一点不尊重,这是对普通人和日常生活的挑衅。其实情绪宣泄和意志表达都是权利,但这种权利必须建立在不伤害他人的基础上。我个人也认为,网友的这种‘过敏’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是他们努力证明自己的表现。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觉得不如你的人说你不好,你可能只是笑笑就过去了;但如果有一个认为你比你优秀的人说你不好,你可能会跳起来反驳,而恰恰是‘跳起来’这个动作反映了你内心的脆弱。你想通过挑战这个人来获得自信。”(记者孙)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