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原人动漫

最古老的灵长类动物,即人类和所有现代猿类的同一祖先,可以追溯到6500万年前的古新世。这种动物更像松鼠,而不像猴子。这是一种胆小的哺乳动物,爱在地上跑来跑去,以昆虫为食。

古新世地球是一个温暖而平静的世界,广阔的热带森林延伸到赤道两侧,远远超出今天的范围。欧洲、亚洲和非洲都是热带森林,北美大部分是丛林。当时,北美和欧洲通过格陵兰连接成一个大陆。在这片森林的居民中,有一大群长着尾巴、长得像老鼠的哺乳动物。它们今天的近亲是一群专门吃昆虫和水果的哺乳动物,如田鼠、豪猪和鼹鼠。也许是因为地面竞争激烈,或者是因为树上的食物比地面多,一些早期的哺乳动物开始爬上树,以水果、昆虫、蛋和幼鸟为食。今天,在非洲和亚洲仍有这种早期灵长类动物的遗迹。它们被称为“原始猴子”,包括著名的狐猴和眼镜猴。这些原始猴子几千万年来体质和骨骼几乎没有变化,非常适合它们的生活环境。而其他物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有的原始猴、猴、猿和今天世界上出生的人类都是从这些物种迅速进化而来的。

灵长类动物的进化可以很好地解释进化在变化之间趋于稳定或竞争。在3000万年的漫长岁月里,原始猴的躯干在世界热带雨林地区极为成功,变化不大。其他早期原始猴类进化迅速,其进化的驱动力可能是微弱而不易察觉的环境变化、气候波动,或者其他与生存相关的动物变化。即使是很小的变化,也可能影响一个物种的进化方向,久而久之,一些地方就会出现适应方式不同的新种群。

树栖生存往往能促进某些种群的快速进化。在树上攀爬跳跃比在地上行走更安全方便。它使动物的后肢变长,前爪逐渐失去像老鼠一样锋利的爪子,变成扁平的指甲。爪子对于树栖动物来说是一种有效的适应,方便爬上树的枝干,但从树上下来时非常笨拙,悬挂和抓握时也不方便。当前肢进化成抓握的手时,爪子变得笨重。所以在大多数灵长类动物中,爪子进化成了指甲,只有少部分灵长类动物还保留着爪子,主要用来梳理毛发。手指和脚趾更长,更灵活。这些动物还保留着尾巴,尾巴可以起到平衡的作用,或者是帮助它们抓握的器官。它们已经进化成了直立的姿势,可以很大地转动头部。由于它们独特的神经系统能够精确控制肌肉运动,大脑的灰质层也大大扩展了。这些进化提高了这些新动物在树枝上做出快速和突然运动的适应性,例如在抓住树枝的同时抓住一只快速移动的昆虫或蜥蜴。

跳跃、攀爬、抓取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视觉变得比嗅觉更重要。视觉的进化对树栖动物的三维视觉比对陆栖动物的二维视觉更重要。因为在树栖时往往需要判断一只昆虫或一根树枝的准确位置和距离,所以需要有立体视觉。于是,早期原始猴的头部逐渐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口鼻开始变短,头骨变圆,眼睛的视网膜对昏暗的光线变得非常敏感,可以分辨颜色。他们的眼睛也变得非常大,以增强他们吸收光线和辨别的能力,并在其周围形成一层角蛋白保护层。当两只眼睛逐渐向脸前方移动时,一只眼睛的视线可以与另一只眼睛的视线重叠,产生所谓的双眼视觉,然后逐渐导致立体视觉。立体视觉赋予了它们准确判断距离的能力,但像兔子这样眼睛长在胸袋两侧的动物,必须时刻警惕来自左右的攻击,而不用观察它们吃的是什么。因为草不能动,所以可以通过它的鼻子和嘴巴来定位。而且,吃草不需要很高的天赋,不像树栖灵长类动物专门在树梢抓昆虫,总是要在三维环境中对付敌人。

森林是比草原更复杂的环境,灵长类动物由于其感官和运动适应能力,可以利用森林中的各种食物资源。灵长类动物的大脑频繁处理来自感觉器官的信号,并指挥四肢的运动,因此大脑的进化对于适应环境也非常重要。正因如此,灵长类动物大脑的相对体积(大脑质量与体重之比)也大于其他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