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兄弟和海尔公司是什么关系?
生来一波三折?
企业通过投资制作动画片来提升形象,已经有了成功的先例。上世纪60年代,卡西欧公司投资拍摄的《铁臂阿童木》曾风靡日本,后在美国NBC电视台播出。1983年《铁臂阿童木》在中国上映,引起轰动,打着补丁广告的卡西欧公司的电子产品也迅速进入中国市场。?
海尔集团投资的海尔兄弟和卡西欧公司投资的阿童木有很多相似之处。不同的是,海尔兄弟和海尔集团结合更紧密,业务痕迹更明显。?
海尔兄弟是海尔集团的品牌形象。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非常重视海尔企业文化的延伸,一直想通过自己的企业形象投资咸宜的动漫艺术市场,老少咸宜。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他曾两次尝试委托上海和台湾省的动画制造商制作动画片,但这两家制造商制作的动画片的故事情节和拍摄效果都不理想,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一度放弃了拍摄动画片的计划。?
海尔集团与东方鸿业的牵手多少有些偶然。幸好双方都抓住了这个机会,否则海尔集团利用漫画延伸企业文化的计划可能会在两次失败后被放弃。?
东方红叶从90年代初开始与海尔合作,为海尔做广告。后来,东方鸿业用从国外购买的几台电脑上色机,为海尔的品牌形象“海尔兄弟”制作了广为宣传的漫画,并在央视播出。张瑞敏对东方红叶做出的动漫效果非常满意,海尔集团投资动漫市场的想法再次萌发。北京东方鸿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孟告诉记者,在拍摄《海尔兄弟》的8年时间里,也有过很多挫折,双方的合作也有过艰难,但他们坚持下来了,200多集的动画佳作问世。?
定位和营收划分?
孟女士是海尔兄弟生产中的关键人物之一。她告诉记者,《海尔兄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内容和主题。双方合作之初,海尔集团老总张瑞敏并没有对东方红叶做过多限制,只是强调海尔兄弟作为海尔集团的企业形象,必须以正面形象出现。?
孟说,当初,双方绞尽脑汁策划海尔兄弟。海尔集团要求制作一部故事片,为海尔兄弟树立正面形象。海尔兄弟的人物性格很死板,只能做一些稳定的事情,所以有些闹剧不适合。在造型定位的时候,也是刻意定位在国际市场。?
东方鸿业提出了几个方案和海尔商量,最后的定位是以知识为核心。《海尔兄弟》的定位是娱乐性的,对自然有一些神秘的暗示,这是它受孩子们欢迎的重要原因。?
海尔集团和东方红叶签订的合作协议是,拍摄将由双方共同出资。海尔集团平均每集付费654.38+0.5万元,200多集总投资超过3000万元。其余制作费用由东方鸿业承担,大概需要2000-3000万元。?
合作之初,约定东红叶获得动画片利润的70%,海尔集团获得30%。第二部之后,海尔集团完全放弃了自己的收益权,决定动画片的经济收益全部归东方红叶。海尔集团对东方红叶的要求是保证《海尔兄弟》能在电视上播出。?
市场效应是否一石三鸟?
几天前,一家美国公司与海尔集团签署了一项在美国电视上播出的计划。《海尔兄弟》以其丰富健康的内容受到了美国儿童的欢迎。将“海尔兄弟”推向国际市场,是海尔和东方鸿业双方的共同愿望。海尔想借此提升国际知名度,东方鸿业也希望在国际市场获得国内市场无法实现的经济回报。?
海尔兄弟的诞生恰逢中国动漫产业萧条,国内支持动漫市场、拯救儿童的呼声此起彼伏。当时,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对海尔兄弟给予了一定的支持。《海尔兄弟》前几集播出后,社会反响非常强烈,海尔兄弟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海尔的口碑也得到了提升。?
东方红叶受海尔集团委托开拍《海尔兄弟》的时候,东方红叶还只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小公司。八年过去了,海尔集团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东方红叶子也日益壮大,打造了中国最大的电脑动漫生产基地。?
孟表示,海尔投资拍摄动画片,确实体现了海尔决策层的别出心裁。像海尔这么大的企业,每年都要花上亿的广告费,但是这几亿扔出去,真正在人们心中沉淀下来的不会有多少。动画片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童年的印象往往是最深的。投资几千万元拍一部动画,可能会影响一代人。看过海尔兄弟的人都会在潜移默化中认出海尔。?
《海尔兄弟》给海尔集团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对中国和中国的动漫市场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海尔兄弟》的运作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艺企联动,即海尔集团投资拍摄,民营企业东方鸿业公司制作。目前,这种合作模式是第一个成功的案例,也是中国动漫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