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国际化
中国动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海外传播与国家形象建设密切相关。走出去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布局。创作个人和资源平台都在积极思考如何发挥动漫产业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引领作用,从而提升中国的国际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两个核心脉络:一是在内容层面,如何讲好时代的中国故事,表达时代的文化自信,传播中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品突出中国元素,越来越中国化。比如《包拯传奇》这部漫画,收集了河南开封的古建筑,再现了都城的风土人情,塑造了包拯这个清官的整体形象。漫画书在法国等欧洲市场很受欢迎。电视动画片结合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和功夫文化,通过巧妙设置情节和具有亲和力的人物,成功打入壁垒森严的中东市场。另一方面,改编自中国民间故事的动画片《大禹治水》展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的尊重,对危险的无畏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此外,郭曼逐渐形成了以国风为特色的流行文化象征,出海时更受欢迎。随着《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等国产动画电影的海外上映,全球市场逐渐从国学中学习到一种审美的民族风格。这些动画中的人物、道具、场景都有很浓的中国味,但并不像传统艺术电影那样晦涩难懂,而是以大众文化的形式呈现。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动漫出口,借鉴了适用于全球市场的本土流行文化美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功进入了本土市场。可见,这种“国风”审美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民族动漫的创造性呈现,是文化自信的创造性表达。
在操作方面,出海的郭曼也做了很多改进。动漫作品已经从播放、放映的状态进入主流发行体系。中国动漫作品的海外传播主要依靠当地的电影节和展览。虽然获得了一些关注,但是很难进入主流市场。随着郭曼的日益商业化,许多作品已经在海外主流电视台成功播出,并通过电影院发行到海外大众市场。
比如央视动画公司制作的很多作品出口到越南等东盟国家;《熊出没》系列动画片在美国、义大利等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并在迪士尼、索尼、网飞等全球知名平台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