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40年代老北京住过的四合院吗?

看看40年代的老北京:住四合院的人。

北京的胡同乍一看都是灰墙灰瓦,看起来千篇一律。其实并不是。只要你愿意努力,去几个胡同,和那里的老居民聊一会儿天,你会发现,每一个胡同都有一个领袖,都有一个故事。

北京的四合院是四合院的一种。所谓庭院,就是四面都是房子,中间四间房子的庭院。这是院子。一户一宅,一宅有几个院落。庭院贯穿中轴线,北室为主室,东西两个方向的房屋为厢房,南门朝北开,故称倒座。当一个家庭富裕或人口众多时,他们可以建造前后院。

民国初年,随着故宫的开放,行人被允许过长安街。这样,北京就有了一条与贯穿南北的中轴线成直角的横贯东西的纬线。经纬度在天安门广场前交叉,形成一个大十字坐标,大街小巷以此为中心向外发展。几条新干道的开通和扩建促进了胡同的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北京有3200多条胡同。

北京四合院的设计和建造相对容易,使用的材料很简单,没有钢筋和水泥;青砖灰瓦,砖木结合,混合建筑,当然木结构为主要标准结构,重量轻,万一地震,很少能被推倒。

北京的周边主要采用四合院,以中轴线为对称,大门位于正南方向的东南,大门不与正屋相对。

北京四合院的大门开在东南面。这是基于风水理论,只在北京周边做,其他地方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