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四章总结七彩光知识点。
首先,光的直线传播
长度光源的特性
光源是指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太阳、发光的电灯和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有些物体本身并不发光,但因为能反射太阳光或其他光源发出的光,就好像它们也在发光一样,所以不应该误认为是光源,比如月球和所有的行星。它们不是物理学中的光源。
2.光的传播定律:光在同一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例子:种树,排队,挖隧道,打枪,影子,手影,日食,月食,针孔成像。
3.光的传播速度
光速与介质有关,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速度取c = 3× 10 m/s,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中的光速大约是真空中的2/3。
4.光年(距离单位):光在1年中行进的距离。
5.光: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轨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称为光。光不是真实的,而是一个方便的、想象的、用于研究的理想模型。
第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和反射定律
反射:是指一部分光从一种介质照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又行进回到原介质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叫做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定律:①反射光、入射光、法线在同一平面;
(2)反射光和入射光在法线两侧分开;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点:入射光和镜子的交点。
法线:从光的入射点o垂直于镜子的直线称为法线。
入射角:入射光与法线的夹角称为入射角,用符号I表示。
反射角:反射光与法线的夹角称为反射角,用符号r表示。
注意:①只有一个反射光对应一个入射光;
②反射光的位置随着入射光的变化而变化,即入射光是“因”,反射光是“果”,所以在描述反射定律时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反射现象中的光路是可逆的。
光线以原来反射光的方向打在界面上,反射光肯定会以原来入射光的方向出射。
3.反射型:①漫反射:反射面凹凸不平,使平行光入射后反射光不再平行。
而是向四面八方。
②镜面反射:反射面非常光滑,使得入射的平行光线经过反射后仍然平行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同一点和不同点;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反射现象。每条光线被反射时,都遵守光反射定律。
(3)它们的区别是:镜面反射的反射面是表面光滑的平面,平行光束反射后仍是平行光束;而漫反射的反射面比较粗糙,平行光束向各个方向反射。可以通过镜面反射改变光路,比如平面镜反射太阳光照亮隧道;漫反射可以用来看不同方向不发光的物体,比如用粗糙的白布做幕布放电影。
例子:我们每天看到的大多数反射表面都会发生漫反射,这使我们能够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物体。教室里黑板的毛玻璃,电影幕布的粗布,都是给四面八方的人看的。黑板用久了会出现“反光”的现象,这是因为镜面反射的原因,使某些方向不反光,从而看不到。
⑤光反射现象的例子:水中反射、平面镜成像、潜望镜、凸面镜、凹面镜、能看见但不发光的物体。
第三,平面镜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图像和物体到镜子的距离相等。②图像等于物体的大小。
(3)平面镜形成一个直立的、相等的虚像。(4)图像与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2.平面镜中的成像
平面镜的成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镜面反射,由反射光在镜后的延长线相交形成。如图2所示,平面镜后面的光源S的图像不是由实际光线的会聚形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形成的。这样的图像被称为虚像。如果你在平面镜后面的s '处放一个光屏,你就收不到这个图像。
3.平面镜的应用
①成像;
(2)改变光路(光传播的方向),如潜望镜就是用两个平行的平面镜从水下观察水面上的船只。
4.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影像,而是光线的反方向沿着一条长线会聚。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像称为实像。
光学中涉及的图像可分为实像和虚像。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可以被人眼观察到,即光线进入人眼。它们的区别是:在屏幕上可以形成实像,如针孔成像、照相机成像、幻灯机成像都是实像;平面镜成像和放大镜成像都是虚像。实像是光线的实际会聚,虚像是由发散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5.我会通过垂直等距和光路图找到物体的像。关键是光路图法。
6.图中实线和虚线:(1)实际光线用实线绘制,箭头表示光线方向。(2)反向延长线不是实际的光,所以用虚线画,不带箭头。(3)实像用实线画,虚像用虚线画。应该添加箭头来指示图像是颠倒的。(4)法线等辅助线要用虚线画。
第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改变这种现象。
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角度。
3.折射定律:①1折射光、入射光、法线在同一平面;
②折射光和入射光在法线两侧分离;
注: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光路的折射也是可逆的。
4、光的折射:
在这个定义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光能进入介质,介质必须是透明的。否则光只会被反射。
(2)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光会被反射,如果介质是透明的,光也会被折射。(3)光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但在特殊情况下,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折射不一定是“折射”。
5.光的折射定律:
(1)当光从空气中倾斜入射到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被偏转到法线方向。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2)当光从其他介质斜入射到空气中时,折射光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当光进入垂直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光的折射例子:海市蜃楼、筷子向上折断、池水变“浅”、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照相机、投影仪、近视眼镜、老花镜、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出现向上弯曲;看到太阳落到地平线下;叉鱼的时候瞄准鱼的下面。
6.如果光从致密介质发射到稀疏介质会怎样?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图纸如6-3所示。
①从稀疏到密集②从密集到稀疏③光路可逆。
图6-3
在实际应用中,无论是入射角还是折射角较大,都非常容易出错。你可以不记,但记为“疏密”,即在稀疏介质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较大,而在稠密介质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较小。
动词 (verb的缩写)光的散射
1.光的色散:白光经棱镜折射后,在白色屏幕上自上而下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棱镜的色散实验使白光变成红、橙、黄、绿、靛。实验证明白光不是单一颜色的光,而是多种颜色的混合。
2.颜色和光的混合
彩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
3.对象的颜色
①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红、黄、蓝),按等比例混合成为黑色。
②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透射的色光决定的。
③不是,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4)白色透明体反射各种颜色的光。黑色透明体吸收各种光线。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射的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光决定。
6.不可见光
1.范围
阳光通过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光,这七种颜色依次排列形成光谱。
2.红外线
一切都在不断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当一个物体辐射红外线时,它也会吸收红外线。
②红外线的主要特征——强烈的热作用。
③用途:可用于加热物品。加热、遥控、探测、夜视也可用于红外遥感、红外诊断疾病。
3 .紫外线
(1)热物体发出的光中有紫外线。
⑵紫外线的主要特点是使荧光物质发光。
⑶应用:杀菌、验钞等。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益健康,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此外,紫外线还有荧光作用和生理功能(杀菌)。
注意:
过度暴露在紫外线下对健康有害,应做好防护。
②太阳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
③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
第三章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
凸透镜的作用:它会聚光线,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的聚焦: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会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这是凸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称为焦距。
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汇聚到焦点(如图1),而从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持平(如图2)。
图1图2
2.凹透镜:中间薄而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凹透镜的作用:发散光线。
凹透镜焦点:平行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如图3)。然后入射光的延长线穿过虚焦点,折射后必然与主光轴平行(如图4)。
图3图4
4.相机的原理:u & gt2f反转还原实像
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可以倒置以缩小实像。14相机的结构:a .胶片:感光显影后的照相底片。
B.对焦环:调整镜头到胶片的距离(但上面的数字表示场景到镜头的距离)。
C.光圈:控制进入镜头的光量。d .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5.幻灯机原理:F
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放大的倒像实像投影仪和幻灯机的区别在于,投影仪使用两个大的塑料螺纹透镜作为聚光镜和一个平面镜将图像反射到屏幕上。
6.放大镜原理:U
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形成放大的垂直虚像。
7.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可以在光屏上形成,虚像不是由光线形成,不能在光屏上形成。
8.显微镜由两组凸透镜、一个物镜和一个目镜组成。它的放大倍数比放大镜大得多。
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的倒置放大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形成一个直立放大的虚像。
9.显微镜由两组凸透镜、一个物镜和一个目镜组成。
物镜相当于相机的倒置缩小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形成一个直立放大的虚像。
10,人看东西的时候,眼球就像照相机一样,是倒放缩小的。晶状体与角膜的相互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11.近视:在视网膜前成像(如图5),所以要加凹透镜矫正(如图6)。
图5图6
12.近视:光线到达视网膜后才汇聚成一点(如图7),所以要加一个凸透镜来矫正(如图8)。
图7图8
光学补充知识点
光的线性传播:条件(相同的均匀介质)、光速、光的线性传播现象(阴影、日食等)。)
光反射
条件(光从一种介质斜入射到另一种介质)、折射定律、光路图和光路可逆性
光的折射
镜头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相机:原理;变成一个倒置的、缩小的实像,u & gt2f
幻灯机:原理,倒置,放大实像,F
放大镜:原理,放大和直立虚像,U
2.与光反射和折射相关的光学器件及其应用:
3.关于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物点发出的光经过反射或折射后可以汇聚到一点,这就是物点的实像。实像是实际光线的汇聚,不仅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还可以反射到屏幕上。
如果一个物点发出的光经过反射或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一点,看似是从这个点发出的光,实际上并不存在这样的发光点,它是物点的虚像。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不能显示在屏幕上。
与实物相比,实像是倒置的,虚像是直立的。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u-物距,v-像距,f?-焦距。
物体的位置图像的大小图像的属性的应用示例
图像和物体的不同侧面
简化的倒置现实世界摄像机
图像和物体的不同侧面
放大倒置实像幻灯机
放映机
放大图像和物体同侧的正立虚像的放大镜
5.凸透镜成像图;
6.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场景;
(1)当物体从两倍焦距以外的地方移近凸透镜时,图像变大,像距V变大。但只要物体没有达到两倍焦距,图像的尺寸就小于物体的尺寸;图像的位置总是在一个焦距和镜子另一侧的两个焦距之间。
(2)当物体到达双焦距并逐渐移动到双焦距点时,图像变大,像距V变大。影像的大小总是比物体大,影像的位置总是超出镜子另一侧的两倍焦距。
(3)可以看出,双焦距点是凸透镜缩小实像和放大实像的分界点。即物体在两倍焦距外时,实像比物体小;当物体在两倍焦距以内时,实像大于物体。
(4)当物体在一个焦距内时,只能得到一个与物体同侧的直立放大虚像。因此,焦点F是凸透镜的实像和虚像之间的分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