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外动画片特别受欢迎,而国内动画片却很少有人喜欢?

中国的动漫受众年龄普遍很低,因为动漫本身面对的是低龄受众,加上受传统观念和政府的影响,一直在搞所谓的“寓教于乐”,整体比较幼稚。日本动画有完善的分级制度,商业化程度高。简单来说,中国动画是真正只给孩子看的‘动画片’,而日本动画是和电影、小说平起平坐的媒体。目前中国的儿童数量是3.8亿,人均拥有国产动画片只有0.0012秒,而在日本,这个数字是5-8分钟,我们电视部门不得不借鉴。目前国内有两大动画制作基地——上海动画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视台。上海动画电影制片厂从1993到1995,全年拍摄动画片500分钟左右,不能满足播出需要。而且这些500分钟的动画片也不全是精品,优秀的市场白白流失给了人。近年来,动画片数量激增,仅2000年就达到创纪录的5000分钟。到去年7月底,10,剧本已经完成6049分钟,镜头4278分钟,原创动画2147分钟,样片2560分钟,新纪录指日可待。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加工国。虽然从产量和参与制作单位来看,动漫产业正处于快速扩张期,但其市场运作仍处于“小儿科”阶段。近年来,上海动画电影制片厂在市场化运作上花了不少功夫。一部10分钟的国产动画片在电视上播出一次只能卖到100人民币,但成本却高达30万人民币。作为国内老牌动画制作单位,该厂2000年全年销售额为2279.6万元。《莲花灯》是上海动画电影制片厂的作品。这部国产动画电影《大片》改变了“动画电影赔钱赚吆喝”的惯例,投入产出基本持平,在当时被称为奇迹。但《莲花灯》一开始只做VCD、CD碟片、故事书、笔记本等衍生产品而草草收场。《我为歌唱而疯狂》在上海播出的投资为15万元,电视发行预售及衍生产品开发收入目前为300多万元。然而,这些成绩与国际市场上成熟的动漫产业相差甚远。仅好莱坞一部动画片《狮子王》,投资4500万美元,票房及相关产品就赚了7.5亿美元。原因:目前我国动漫市场还处于弱势状态,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整个市场的运作还有很多不规范和不成熟的地方。由于上海动画电影制片厂人力物力有限,无法全国监控播出。一些电视台无视著作权法,盗版动画片,尤其是经典老片,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虽然广电总局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动画片引进播出的规定,比如引进动画片不得超过动画片总数的40%,但在一些中小城市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中央电视台青少年节目中心副主任梁晓涛说:“目前,国产动画片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还没有产业化。然而,国产动画片的投入和产出仍然不平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来自市场。简单来说,正常的市场状态是:制作方制作动画片,代理商销售,影视系统播放,企业购买动画产品形象并开发衍生产品,商家销售产品。在中国,这样的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动画电影制作完成后,制作方除了播放之外,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及时参与系统循环,往往导致动画电影的投资行为失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一是行业缺乏专业的营销和管理人才;二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第三,国产动画片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存在很大缺陷。于是动画在中国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投资人担心动画节目不赚钱而拒绝投资或扩大对动画节目的投资,导致节目少,质量差;而企业因为动漫节目数量和质量不足,不愿意参与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形成恶性循环。个人认为:1。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动画的内容没有创新!对于中国这几年的动画,大家都很清楚,无论是《西游记》还是《莲花灯》,都是取自中国的古代神话。而且一点变化都没有。在看电影之前,观众对剧情非常清楚。这样的电影能吸引多少观众?没有创新,就像一个人失去了心,身体空虚。虽然外表很美,但是没有内容。看完电影,观众一无所获,心里空荡荡的。再看日本动画,虽然没有迪士尼那样的动画效果,但是看完之后我们会觉得很充实。孩子可以为它哭,可以为它笑,可以有想法。但是看了国产动画之后,失望又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