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文用红色动画是真的吗?
第三季以动画演绎和“真人动画”互动的形式还原了历史。动画片从孩子的角度讲故事,主人公也是有血有肉的父母。
“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家与国》第一集,从孩子最想的话题开始。《爸爸去哪儿》里的“村长”李锐叔叔问同学们长大后想做什么?小武抢着说要做探险家;老虎说他想成为一名维和军官;可是,儿子沉默了很久,才说:“我也想像小武和小虎一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可是……你有没有想过,等我们长大了,妈妈也会变老,那个妈妈是多么孤独啊?”。另外,我们去那么远的地方,妈妈会担心的...“说着说着,大家的心情变得沉重而纠结。
“想留在家里陪父母,又想去外面探索世界,大概是每个年轻人都会面临的选择。其实不止我们,开国元勋许将军也有这样的烦恼。”李锐把话题转到了许将军为什么一生四次跪母而选择家国的故事上,剧情展开了...
第三季的五个动画故事,包括我爸李大钊、革命母亲蒋捷、高原赞歌、自然的语言,都是以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思考的一些话题为背景。
《我爸李大钊》讲述了李大钊女儿的所见所闻,让孩子们看到了“爸爸”生活的不同侧面:作为一名军人,他与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进行了斗争;作为学者,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火焰;作为父亲,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培养孩子的成长。
《红色遗书》以江姐的红色恋情为开头,描绘了江姐作为一个继承丈夫意志、坚持革命的妻子顽强的战斗精神,以及母亲在壮烈牺牲前对儿子的诀别之情。面对母子的生死离别,家庭和国家的生死抉择,江姐对党和国家的绝对忠诚化为“红色遗书”,一直保留至今。
《高原赞歌》歌颂了一个普通国家干部和三个孤儿的“父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孔繁森离开山东老家年迈的母亲、体弱多病的妻子和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只身前往西藏工作。工作期间,他献血换钱,收养了三名藏族孤儿。
爱国不仅仅是为了革命而流血,更是为了祖国的发展而不懈努力。《自然的语言》讲述了中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竺可桢几十年来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