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车的没落

1957大跃进时期,禁止用肩膀扛东西,于是出现了“机动化”。

那时候群众自己做交通工具,农场里家家户户经常用木头做一个很简单的木制独轮车。因为这种独轮车推起来会发出“吱吱”的声音,有点像鸡叫,所以叫“鸡车”。这种车是由两根推杆和一个木轮组成的。

当时有一个规定,所有的农产品都不允许用手搬运,所有的农产品都必须用独轮车搬运才能赶集。如果发现有人在搬运货物,必须交出他的簸箕和罗筐,不准他进入集市。有些农民把一只鸡或一只鸭给别人的车,然后把它推进集市。每到圩田日,长长的独轮车队就把满满的农产品扛到各自村子的圩田里。独轮车体现了当时“先进”的交通工具,似乎从落后的外表中脱颖而出。随着时间的变迁,这种“高级工具”不知不觉从农家消失,被社会淘汰。

获得新生

电动鸡车(电动车)。它是一种多功能和多用途的车辆。车子小巧紧凑,但载重可达200-300公斤甚至1000多公斤。因为“鸡车”是单轮落地,无论平原山区还是田间小道,只要人能走,都可以畅通无阻。它是一种比人类和动物携带更经济实用的交通工具。这是人类运输史上的一项重要发明。“独派”主导了好几年,至今还在发挥“余热”。在农村,它仍然存在于建筑工地。古为今用,结合现代尖端的电动轮毂技术,一辆划时代的电动独轮车诞生了。司机负担大大减轻,平衡更好掌握。如果上坡,效率是普通人力车的5倍以上,广受农村用户欢迎。是替代人力、畜力负重,告别抬肩磨背的理想交通工具。电驱的成本约为65438+燃油驱动成本的0/20。与燃油驱动相比,电驱动一年节省的能源和维护成本相当于轿车车型的2-3倍。而且这种机器更加环保、安全、无噪音、无振动、免维护。

它能在工地上推各种建筑材料如灰、石条、片石、混凝土等,能在狭窄的路面和木质跳板上奔跑。只要车体平衡好,启动开关,1000公斤以上的货物就可以自由行驶。它可以在坡度为30-40°的狭窄小路和田野上自由行走。在工地上,一个人可以养活几个人,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