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愿望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随心所欲就好,其实生日愿望应该是什么样子也没什么特别的。
生日是指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天。一般在中国,我们更注重老人的生日。每个生日都是一个家庭聚会,所以在中国,生日可以被视为一个家庭节日。在中国,在旧社会,通常只有孩子和老人庆祝生日。然而,受文化交流的影响,许多中国人对生日的看法已经西化。
起源
在希腊文化中,希腊人相信每个人都受到精灵的保护。精灵从人一出生就开始伺候人,照顾了人一辈子。这个小精灵和一个神有着神秘的关系,小精灵所照顾的人就出生在这个神的生日。罗马人也有同感。这种观念一直流传下来,在关于守护神、仙女妈妈、守护神的信仰中依然可以看到。
在蛋糕上点蜡烛的习俗起源于希腊人。希腊人在满月般的蜂蜜蛋糕上点燃小蜡烛,放在阿耳忒弥斯的神庙祭坛上,祭拜月神。根据传统的民间信仰,生日时点燃的蜡烛具有神奇的力量,可以实现愿望。自从人类开始设置祭坛祭祀神灵以来,点小蜡烛或生火祭祀就有着神秘的特殊意义。点燃生日蜡烛是向庆祝生日的孩子致敬,可以给孩子带来好运。祝贺和祝福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这个习俗来自魔法。生日祝福可以带来好运,也可以带来厄运。因为人在生日的时候更接近恶魔。
今天,与庆祝生日有关的各种习俗由来已久,都起源于魔法和宗教。在古代,祝贺、礼物、庆祝、点燃蜡烛等习俗旨在保护当天满一岁的人免受恶灵的伤害,并确保他来年的安康。
直到4世纪,基督徒都不庆祝自己的生日,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异教的习俗。
日期定义
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传统对生日有不同的定义。因此,在生日的解释上,东西方的人们常常意见不一。这是文化差异带来的显著特征之一。
中国
几千年来,中国记录生日的方法与西方大相径庭。中国人的新一岁开始于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这意味着除夕之后,每个人都长大一岁。因此,新年“辞旧迎新”的含义中有一定的年龄含义。不过一般生日还是习惯用农历。所以从民国开始,每个人都可以有两个生日,一个在农历,一个在阳历。因为中国农历纪年法是修订的月历,与月亮公转周期有关,所以每年对应的公历日期都不一样。一般来说,在每个人的19、38、57、76、95岁生日中,总有几个时间阳历和阴历与出生年份重合,但并不是每个人的19岁生日都在阳历和阴历的同一天,而是在前后一天,而且更有可能是一生不重合。
第一个生日叫“一岁”,几乎是最重要的生日。
在旧社会,老年人的生日被精心划分。如果一个大家庭中受人尊敬的父母过生日,也会有相应的庆祝活动,叫做生日。传统生日一般以虚岁计算。
整生日:指9或0为个位数的生日,如59、60、49、50等。每个生日都有不同的名字:
大庆:每个生日都是9岁生日,比如39、49、59、69、79等。
正清:生日为0的生日,如40、50、60、70、80等。
生日:生日单位号是1-8,比如51-58岁。
中国皇帝(或君主)的生日更为重要。金代统治者的生日有:天庆节、万寿节、天寿节、生日等。在清朝,每当有皇帝的生日和登基等庆祝活动时,都有一个名为科恩的额外考试。如果郑可和科恩合并,它被称为“郑恩和唐珂”。光绪三十年,陈佳(1904)是慈禧太后的七十大寿。当时,这一天被称为“长寿日”,全世界都在庆祝。科举加了“科恩”,最后刘春林中了第一名。次年(1905),科举被废除,刘春林成为中国最后一个秀才。
长尾:中国古典民间俚语,用于称呼孩子或未婚年轻人的生日。南北方都有这样一句话,通常指的是长辈给晚辈说过生日。16岁成年是最重要的生日。以后父母会说尾巴年年长。原因可能有二:一是过去医学不发达,婴儿死亡率高。在民间传说中,孩子们的名字越丑,他们的寿命就越长。第二,给长辈过生日很正式,孩子过生日不用那么讲究排场。所以家里长辈叫生日或者生日,小狗叫长尾。
西方
西方人的生日日期相对简单。日期是出生日期的公历日期。如果生日是2月29日,那么每个闰年都会有一个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