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过年的习俗是什么?
中国社会有很多人无视亲情。他们中的一些人称他们的母亲为“老女人”,称他们的父亲为“老男人”。抛弃父母不是孤立现象,新加坡政府立法规定子女要赡养父母(上述事件中,没有“医父母之心”的医生被法院勒令每月支付母亲1000多元赡养费)。据悉,新加坡越来越多的适婚人群选择单身,不愿组织家庭,不向往幸福温馨的家庭生活。这反映了他们内心对亲情的冷漠。
年夜饭强调的是丰富和团圆,提醒大家努力挣钱的同时,也要重视亲情,物质和精神财富并重;给长辈和亲戚包红包和拜年是在传递家庭纽带不容忽视的信息。
事实上,血缘关系是人类所有美好感情的基础。亲情的升华会产生“老人与老人,年轻人与年轻人”的同情与爱。悲悯和爱是精神财富,是文学艺术的灵魂,具有高尚的悲悯和爱的人,再加上一定的教育和鉴赏水平,就能享受到文化艺术带来的无论深度和时间都远远超过物质感受的美好快感。
一些中国人仍然保持着在吃团圆饭前祭祀祖先的习俗。这个习俗其实有一个很好的意义:提醒人们,我们享受着美好的生活,不要忘记大自然的馈赠和祖先的恩典。敬畏天地(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要有环保意识),感恩祖先。这种价值是美好的,是我们的精神财富之一。我们的祖先(民族)给我们留下了这种文化传统,这显示了他们的智慧和对后代的关怀。
古代哲学家老子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着生动的描述和精辟的见解:“五色致盲,五音失聪,五味提神,野猎丧狂,奇货可居,以此为圣人。”
老子提醒我们,无节制地追求物质生活,过度沉溺于感官刺激,会带来各种不良后果,包括头晕耳鸣、口伤、癫狂、行为失常等。所以,人要以精神生活为主,物质生活次之。
马来西亚卫生部长蔡细历坦承,他在吉隆坡住了三年,不认识邻居,两家人也很少来往。他遗憾的是,城市缺乏农村的人情味,很难遇到真诚的朋友。大城市缺乏人情味,说明社会过度物质化会使人物质化,人在空虚时容易追求肤浅的“情怀文化”,失去对精神生活的向往,从而导致赌博、吸毒、色情等各种社会乱象盛行。其实各种恶也源于对物质的过度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