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大2019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解读)(三)
(四)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着力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制定实施“去、降、补”行动计划。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解决产能过剩的“牛鼻子”,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等方式逐步出清市场。扩大国际产能合作,推动过剩产能和生产环节向外转移。推动加工贸易和传统优势产能向粤东西北地区梯度转移。加快淘汰水泥、造纸等落后和过剩产能。开展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打好“组合拳”,降低企业交易、人工、社会保险、财务、物流等成本。以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为重点,抓好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加快免除省内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推进电力、流通等领域市场化改革。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化解房地产库存。创新短板投入机制,加快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通过技术改造激活现有资产,修复现有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加快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实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计划,围绕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R&D和设计、信息服务、供应链服务、股权交易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进制造业升级专项行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施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发展“机床”装备制造业。加快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培育壮大一批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实施机器人示范应用计划。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新一代显示技术等六大产业领域试点发展,培育3D打印、可穿戴设备等新兴产业。实施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路线和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快扩产增效、设备更新和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全面提升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和环保水平,全年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31000亿元。推进广东海洋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发展海洋经济。
创建国家信息化试验区。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一网三环”光纤骨干网扩容,打好城市光纤改造攻坚战,加快农村光纤网络建设。推进4G基站大规模建设和城乡通信网络全覆盖。加快公共区域WLAN覆盖建设,推进超高速无线局域网专业应用及其在农村的试点应用。支持5 G等新技术研发,实施“互联网+”和大数据战略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车联网等新业态快速发展。深入推进“两化融合”试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国家信息化惠民试点城市。加强信息安全。
(五)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工作。
加强农业生产力建设。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建设产粮大县和现代粮食产业功能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建设。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加快粮食储备体系和仓储设施建设。打造粤西“北运”优势蔬菜产区,优化省级“菜篮子”基地。发展岭南特色经济作物产业,建设岭南特色优质果业带和雷州半岛热带果业示范区。建设省级重点畜禽养殖场,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活动。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装备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冷链仓储配送体系。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和农业科研项目储备库。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的骨干种子企业做大做强。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服务业,建设一批农业园区和农业综合体,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育上市农业龙头企业,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进渔船更新改造,发展远洋捕捞和深水网箱养殖。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业环境监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
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加强农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完成山区中小河流治理2400公里,加快海堤建设达标。巩固和提高农村饮水安全水平。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开展新一轮省级新农村示范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促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正常运行。实施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完善农村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推进农村社区法治化,加强农村基层治理。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规范和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规范化管理。稳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发展农业保险,开展农业补贴“三补一”改革,组建省级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和现代农业发展基金。完善省、市、县三级农业执法体系。推进供销社、农垦、基层水管体制和国有林场改革。培育和规范自然村(村民小组)村民理事会发展,探索以农村社区和村民小组为单位的村民自治试点。
(六)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提升珠三角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深入推进珠三角“九年跨越”,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互联网+”行动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为重点,加快开放合作、产业集聚、产城融合重大平台建设,构建珠三角现代产业新体系,建设国际一流创新创业中心。统筹实施珠三角全域空间规划和一体化专项规划,推进广佛同城同区一体化。实施珠三角城市升级,携手港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推进珠三角生态环保一体化,建设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和低碳城市群。
推动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公路、铁路、机场等项目建设,扩大提升西江、北江航道通过能力,统筹推进粤东、粤西港口建设和一体化发展。加快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存量经济。加大力度推进珠三角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增强粤东西北地区产业转移能力,促进工业园区扩容增效,做强做大。科学有序推进中心城扩容提质,更加注重产业集聚,补齐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短板,加快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支持湛江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推进湛茂洋沿海经济带和汕头潮杰城市群建设。支持广州、青岛一体化,推动珠三角周边城市融入珠三角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县域产业新体系。深化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全面对口帮扶。支持原苏中区、海陆丰等我省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振兴发展。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工作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加快户籍制度和居住证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户籍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在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的基础上推进住房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建设海绵城市,推进地下共同沟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公共服务功能,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和宜居产业水平。深化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省“2511”新型城镇化试点,全面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体制改革试点省建设。加强城市工作,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推进“多规合一”,加强城市设计,强化城市特色,完善历史建筑保护体系。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有效防治“城市病”。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提高水电路、气通信等城乡联网和通达水平,重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完善优质文化、教育、医疗等资源城乡共享机制。提高村庄规划建设水平,提高村庄规划覆盖率,建立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系统。建设一批农村社区示范点。修复南粤古驿道,提高绿道网管理利用水平。
(7)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狠抓节能减排降碳。加强约束性指标管理,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任务。加强高耗能行业管控,抓好电机能效提升和注塑机改造,加强锅炉污染治理和节能监管,推广煤电超低排放。实施珠三角地区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加强机动车减排,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推广新能源汽车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推广绿色建筑和建筑材料,支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加快国家低碳试点省份建设,完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发展碳汇交易,推进“碳条例”编制。
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回收。实施能源水资源消耗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控制行动,力争走在全国前列。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示范省建设,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新增建设用地与闲置土地处置挂钩制度,加大“三旧”改造力度。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发展风能、核能、太阳能等绿色清洁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实施企业循环生产、产业循环组合、园区循环改造。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大力推进污染治理。开展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有效降低PM2.5、PM10浓度,全面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狠抓连江、广佛跨界、茅洲河、蒋小东河等跨城市河流和市内河流的污染治理。加快粤东西北新一轮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乡(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建设“一县一场”,推进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分类减量处理。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做好土壤分类管理和污染修复试点示范。加强环境执法,推进与司法衔接,严厉打击偷排污水废气等环境违法行为。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强主体功能区区划控制,强化生态控制线和林业生态红线管理。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实施森林碳汇等重点生态工程,打造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珠江三角洲绿色生态水系。对雷州半岛进行生态修复。加强海域使用管理,开展海岸带和海岛综合整治修复,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美丽海湾建设。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和河湖水质。推进排污权和水权交易试点。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完善生态保护和生态环境损害补偿制度。
(八)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高标准建设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大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体系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发展环境,形成更多改革创新经验并加快推广。深化粤港澳合作,建设港澳优势产业集聚区和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培育高端产业集群,吸引跨国企业地区总部和国内大型企业国际总部入驻。开展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试点。建立国际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智慧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国际人才港。推进“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葡语/西语经贸合作平台、国际邮轮母港建设,加快推进粤港澳游艇自由行。
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和经贸合作中心。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海陆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参与境外港口建设,建立沿线港口城市联盟。加快广东(石龙)铁路国际物流中心和中俄贸易产业园建设,拓展粤、渝新欧、粤、满、俄国际货运班列。用好广东丝路基金。推进中国广东-马来西亚马六甲海洋产业园等境外产业园建设,抓好重大标志性工程和项目。深化与沿线国家在农业、海洋渔业、资源能源、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优化境外经贸代表处布局。
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大力发展一般贸易,抓好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建设,培育外向型新兴产业,扩大高端产品出口。进一步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和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加强技术改造、研发创新和自主品牌培育。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加快发展服务外包,扩大技术、文化等服务出口。完善跨境电子商务政策支持体系,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功能区,支持有条件的城市申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推进内外贸与商品市场建设相结合,争取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支持旅游购物出口发展。发展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企业。推进开发区二次创业。加快广东电子口岸的建设和应用。
推动更高水平的“引进来”和更大步伐的“走出去”。以欧美发达国家为重点,建立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库,加强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高端服务业招商引资。加快培育本土跨国公司,支持企业建设海外加工基地和营销网络,开展跨国并购。完善境外投资公共服务和政策支持体系。深化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加快港珠澳大桥、新粤澳通道等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粤台交流合作,推进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提高吸引海外侨胞引才水平。用好国际友城等外事资源,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增强对内对外开放联动,务实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我省与周边省区经济合作区建设发展。继续做好援藏援疆工作。
(九)加快社会事业补登水平。
促进教育公平协调发展。构建以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规范发展,推进高中阶段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实现教育强市,推进珠三角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覆盖率在85%以上。深化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建设,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民办教育。建设一批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实施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培育建设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加快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深圳MSU比特大学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设。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广东参加高考工作。完善各级各类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逐步提高覆盖面和资助标准。将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补助政策扩大到公办普通高中和公办幼儿园,统筹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
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水平,加快形成覆盖城乡、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基层公共文化场馆提升工程,加快县乡图书馆和总分馆形式的文化馆改造建设,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做好文化惠民品牌活动,强化公共文化流动服务。加快“广东公共文化云”建设。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创作一批具有岭南风格的精品力作。加强版权保护,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推进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建设。发展影视传媒、动漫游戏、广告创意等文化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产业基地。支持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进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和体育场馆设施开放,支持群众体育发展,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做好奥运备战工作。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