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知识简报
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黄儿两个基本音调组成,还唱一些地方曲调(如刘孜戏、吹腔)和昆曲曲牌。1840左右在北京形成,盛行于三四十年代。它有时被称为“国剧”。现在还是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剧。它是中国现代戏曲的代表,业务全面,表演成熟,气势恢宏。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有200年的历史。另外,“京剧”也是一个网络词,意思和“怕”一样。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传统剧种之一,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它是在徽剧和汉剧和谐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剧种的优点和特长而逐渐演变而来的。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唱是黄儿和西皮,所以京剧又叫“皮黄”。京剧中其他常用的唱腔有南梆子、四平调、高八子、吹。京剧传统剧目约有1000个,经常演出的约有三四百个。其中,除了徽剧、汉剧、昆曲、秦腔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京剧艺术家和民间作家创作的。京剧擅长用历史题材表现政治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剧本。不仅有全剧,还有大量折子剧,此外还有一些连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