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简介
从早期的变形金刚、圣徒、飞天篮球到最近的火影忍者、海贼王、犬夜叉、死神,都有很多粉丝和爱好者,动画本身及其增值产品也带来了很多收益。而这些深受青少年欢迎的漫画,基本都是“日本制造”,眼巴巴地看着手头的钱让别人拿走。中国动画片如何赶超?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一个大型动漫节上,一位来自上海的动漫店老板告诉记者:“保守估计,日本动漫产品占我们店里总销售额的70%。”我们店基本卖的都是日本的动漫产品,国内的很少,也是为了迎合动漫迷的需求。"另一家以网上销售为主的动漫店老板说。
“我平时看日本动漫,中国动漫比不上日本动漫。一位正在读高中的动漫迷告诉记者。他已经在动漫节上花了300块钱,买下了所有的日本动漫作品和模型。
“中国青少年喜爱的动漫作品”调查显示,60%的人喜欢日本动漫,欧美29%,中国只有11%。另有调查显示,中国儿童最喜欢的20个动漫形象中,有19个是“外国人”,只有“美猴王”填补了国内空白。
据了解,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动漫产业国。2002年,动漫产业的市场总规模达到2万亿日元,成为该国仅次于旅游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日本有关方面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04年日本影院上映的动画电影约为81部,日本电视台每周播放80集以上的动画节目,一年有近4000集动画作品。漫画占日本所有出版物的40%,平均每天出版25本漫画。
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2002年日本漫画在美国的销售额达到43.6亿美元,是日本从美国进口钢铁产品价值的3倍多。去年中国动漫产业总收入只有6543.8+00亿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外商支付的加工费。
按照中国国家广电总局的要求,电视台播出的国产动画片要占动画片播出总量的60%。事实上,2004年国内动画片总制作量仅为2.9万分钟,但市场需求为26.8万分钟,电视台的动画片资源严重不足。
中国的动画是知道的。
相对而言,中国的动漫产业起步不算晚。1982年,中国出版了8.6亿多本漫画,但仅仅三年后,漫画市场崩盘,大量书籍积压在仓库里。自此,64本漫画(俗称连环画)退出历史舞台,只剩下几本漫画杂志。
当时的漫画作家突然没有了经济来源,靠杂志投稿很难维持生计。无奈之下,他们转行做其他生意。
与此同时,1980后半年,国外动漫加工业开始进入中国,丰厚的薪资待遇吸引了国内大量相关人才。据说上海动画电影制片厂人才流失殆尽。“那时候动画处理就像画钱一样。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陈说。
伴随着“十万马力,七大神力,无私无畏”的阿童木,被称为“新漫画”或“漫画”的日本漫画出现在中国大陆。“这给了孩子们一个前所未有的阅读视野,因为这部新漫画在中国从未出现过。北京卡通的主编严保华说。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盗版日本动漫产品在中国市场大规模生产,客观上扩大了日本动漫在中国的市场。“三五年的时间,中国的盗版引进了三五十年的日本动漫作品。中国的孩子一下子就掉进去了。尤曼文化传播机构出版人、《尤曼》杂志社长兼总编辑金城说这是现在年轻人热爱日本动漫形成的根源。”陈对说道。陈也分析说,这也是政府在儿童娱乐领域的监管失控。在同样有大量日本动漫作品的欧美,政府监管比国内完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