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直播间会被提醒卖盲盒?

直播间卖盲盒成灰色地带

“新进直播间的朋友,一下单就被拆,数量有限……”在直播平台上,最近出现了一波直播买卖盲盒的风潮。现场拆除盲箱带来的快感和刺激,让很多观众无法自拔。有些主播还会引诱未成年人参与打赏,平台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盲盒有一定的赌博属性。上瘾太多可能会导致“购物成瘾”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提高警惕。

-沉迷“活卡开”月消费万元

上班族齐玩盲箱一年多了。最近,他迷上了一种新的盲盒消费模式,“活开卡”。

"卡片有很多种,包括卡通、明星和电影角色."进入卡盲盒的坑后,小琪意识到“一切都可以是盲盒”。

开卡的过程并不复杂。看客先为订单付款,主播根据订单金额当场打开卡包,将里面的卡展示给屏幕,然后全部归订购者所有。齐经常10包和20包一起开。估计一个月花在直播间的钱平均在1万到2万左右。

小琪经常购买的动漫卡包,里面的卡包根据稀有程度分为几个等级。其中几个级别较低的卡就不会邮寄给订购者,省去了快递的重量。有时候连续打开几十个包裹,只为最稀有的“EX”卡。

“有一次,我想要一张卡,一直抽。我终于得到了一个相同级别的,但我已经有了。”这种情况在开卡圈里叫“歪”。小齐一头上又买了几个包,最后还是没能抽到喜欢的那张牌。

“其实刚开始只是想试着玩玩,渐渐的就越来越花了。”小琪坦言,之所以经常光顾直播间,是因为他很享受那一瞬间打开卡包的快感,周围人的称赞也让他有点难以自拔。

“欢迎XX哥!”因为他的大方,他的网络ID在一些经常出现的直播间里成了名人,一到就会受到主播的欢迎。一些观众还会问小琪“今天要打开多少个包裹”。有时候,即使当天不想花钱,齐也会被气氛“困住”,只好花点小钱。

-乱象丛生,未成年人在直播平台扎堆

晚上开卡包的直播间会很热闹。有的主播还会开通“连麦”功能,边开卡边邀请观众聊天。从连麦不成熟的声音来看,很多都是未成年的孩子。

“5米摇号,点击主播名字开通支付,就可以一起玩了。”在直播间,主播要和观众打一轮比赛,才能打开盲盒。打赏主播5元后,可参与积分抽奖,积分最大者赢得抽卡机会。在连麦的榜单上,一个叫“闵轩”的孩子最为活跃,不断讲述自己在各个直播间抽卡的经历。另一个“开”“灭月”“小战神”听起来都很年轻,互相开玩笑。这些孩子已经打赏了主播,正在参加抽奖。每次打赏主播都会积累一个“粉丝卡等级”,有的孩子等级很高。

有些卡牌直播变成了儿童拍卖。盲箱开出好牌后,有观众直接当场倒卖,直播间其他观众竞相出价。有人发短信,有的孩子甚至在大喊大叫,主播只好帮忙调解秩序。

我刚进直播间的时候,系统已经弹出一条信息,“禁止未成年人直播或打赏,禁止主播诱导未成年人消费”,但是直播间的小朋友们玩得火热。此外,在平台的充值协议中,之前的“禁止”、“禁止”等表述,在这里变成了“不鼓励未成年人使用充值服务”。整个充值过程中,系统没有核对年龄和身份,可以直接付款。

——陷阱销售过程充满花言巧语。

齐从开卡开始也有过被骗的经历。他经常买卡通卡的盲盒,一包20元,10包一盒,36盒一盒。在这个盒子里,至少会有一张罕见的“EX”牌。有一次,小琪花了2000多元开了一张“EX”卡,最后发现被骗了。

当时刚进直播间,就听到主播声称自己开了大半个盒子,还没开“EX”卡。这意味着剩下的肯定会中奖。齐把剩下的盲盒包好了,最后还是没中奖。意识到自己被骗,小琪质疑主播“作弊”,主播却把责任推给厂家,称盲盒包装时有错误。最终,双方没有争出一个结果,小琪只能承认自己运气不好。

在直播平台上,还有很多主播在卖快递盲盒。这些盲箱从外观上看都是快递箱,里面装的是杂七杂八的物品。看客小方曾经下单过这种盲盒,但很快发现里面有个“坑”。

有一次,40块钱,一个小花,买了个盲盒。主播在现场打开,称小芳“赚到了”,里面有一个“电动牙刷”。在主播的吹捧下,小芳又买了好几箱,可能拿走的东西都不值钱了。当我收到“挣来的”快递包裹时,蔡晓发现电动牙刷只是一个可拆卸的牙刷头。

有的直播间会做出“不退换不售后”的声明。对此,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孟泽东认为,如果盲盒在销售过程中明确标注了七天无理由退款,消费者选择购买就意味着接受了该条款。但盲盒经营者提供的商品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有退货、更换、修理的义务。

-提醒盲盒上瘾可能是一种病

小芳很多时候不买快递用的盲盒,但她的朋友深陷其中——别说每个月花上几千块钱,盲盒里的货物堆了一地,甚至有的盲盒没拆包就丢在家里。

这种现象,在杨青燕医生看来,已经有了“购物成瘾”的迹象。作为回龙观医院戒瘾医疗中心的副主任医师,她治疗过很多“购物成瘾”的患者。患者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买东西没有节制,有些漫无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