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又火了?你知道动画电影《玲珑》里的奥迪AI: Trail Quattro吗?
这个叫AI: TRAIL?Quattro的越野概念车其实是奥迪AI系列电动概念车推出的第三款车型。在它之前,奥迪分别在2018和2019推出了AI: Me和AI: Racing。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前者对应的是注重舒适车生活的两厢车,后者则是更注重性能的高性能跑车。而这个ai: trail?Quattro从名字上看显然也是一款注重通过性能的越野机。它有一个非常高的底盘,巨大的轮胎和一个短的前悬架和一个短的后悬架,旨在增强接近角和离去角的性能。再加上处处激进的结构设计,AI: TRAIL?Quattro似乎是一款来自未来的硬核爬坡车型。
不过,虽然定位硬派越野,这款奥迪AI: TRAIL?Quattro在车身结构设计上还是体现了很多对驾乘者舒适性的考虑。比如这种从未在越野车上出现过的大角度对开门设计,不仅拥有和劳斯莱斯车型一样的开门形式,还去掉了B柱,使两个车门的侧面开得更大。而且窗线的位置也很低,驾乘者在乘坐时也能获得相当开阔的侧面视野。
车尾方面,AI: TRAIL?Quattro采用奥迪家族式尾灯设计。虽然没有复杂的结构安排,但是在灯厂的深厚功底下,这种小三角LED结构,中间巨大奥迪LOGO的灯带,视觉质感还是相当不错的。它尾巴最大的亮点应该是长度几乎为零的尾巴。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奥迪AI: TRAIL?夸特罗的身长在来到后轮轴时戛然而止。每个部分的结构,包括尾灯、后轮轴和后保险杠,几乎没有超出后轮的范围。而它正面的设计也有类似的想法。这意味着这款未来越野概念车拥有接近90度的接近角和离去角性能,似乎还能实现极限抓地力下翻墙的神奇功能。
打开车门,进入车内。你会发现这辆奥迪AI: TRAIL?quattro虽然是概念车,但除了一些比较正式美观的线条结构和细节设计,只要能加镂空的地方,很多地方都有镂空结构。这让坐在方向盘前的驾驶员惊讶地发现,那些在普通车型中一般都是盲区的地方:a柱区域、车头区域、车的侧面方向都有着极其开阔的视野。这也是奥迪官方宣传的亮点之一:直升机座舱。顾名思义,只要坐在车里,就能拥有类似直升机的360度无遮挡视野体验。配合电子后视镜,实用性能还是很强的。
座椅方面,奥迪AI: TRAIL?Quattro似乎对前后排乘客有些“区别对待”。后排和前排乘客都配备了造型科幻、人体工程学设计优秀的概念座椅,这在概念车设计中非常常见。不仅看起来很帅,实际乘坐体验应该也处于不错的水平。而第二排ai: trail?Quattro只为两个后排乘客提供了两个类似狂野秋千质感的独立布质座椅。而且根据奥迪官方的宣传图,这两个座椅确实可以拆下来当秋千或者吊椅在野外使用!不得不佩服奥迪设计师的脑洞,但是这两款吊椅在实际乘坐中的支撑性能和摇晃程度肯定不容乐观。拿AI: TRAIL?quattro?后排还是需要一个强壮的身体。
而奥迪ai: trail?quattro搭载的另一项黑科技,也是《玲珑》动画中展示的,就是这些车载无人机。这些无人机由无叶风扇驱动,可以在车辆前进的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在车辆前方成组飞行,安装在机身上的传感器是AI: TRAIL?Quattro提供前方道路的扫描信息,从而帮助车辆调整悬架和底盘设置,以获得更好的越野性能。这种黑科技也可以看作是奥迪工程师对未来越野车的合理想象,因为很多量产车型已经开始通过前传感器获取前方的路宽信息,从而优化底盘设置。但是受限于车头的长度和传感器的探测范围,采集到的信息不会有特别大的余量。而奥迪ai: trail?Quattro使用无人机大大增加了道路信息的收集范围,这也使得车辆能够更早、更高效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虽然想法很好,但这项技术应该不会在短时间内实现。毕竟无叶风扇驱动的无人机从目前来看完全是反物理规律的存在。
最后,作为一款主打越野性能的车型,奥迪AI: TRAIL?Quattro的动态表现当然拉不动他的臀部。搭载四个电动车少有的独立电机,AI: TRAIL?quattro的每个轮子都有一个电机来控制输出性能,这也是它名字中有quattro的原因。这四台电机的总最大功率输出***320kW,高达1000Nm的恐怖扭矩表现,足以让这款越野车在野外飞驰。不过虽然ai: trail?Quattro有四个恐怖的电机,但最高时速只有130km/h/h,奥迪的说法是这样可以增加续航里程的表现。通过适当的输出和限速,AI: TRAIL?Quattro能有400-500km的续航表现,真的中规中矩。
不得不说奥迪的广告还是比较和谐的,符合剧情和时代的设定,功能展示也不突兀。圈内不少车评人也对这则广告做出了相当积极的评价。我希望将来广告可以指向奥迪。学习哈哈。至于ai: trail?Quattro,短时间内肯定无法量产。我们只能期待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它能给我们带来和今天一样的惊喜。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