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文的起源

彝文的起源

文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和成就。同时,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不仅是人类社会文化传承、发展和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凝结,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我们在谈论文字的时候,只是把它当作一种辅助的交流工具,而对它的文化属性并没有深入的了解。所以很难对写作有深刻、全面、正确的认识。彝文作为一种自源文字体系,千百年来一脉相承,显示出其独特而顽强的生命力。彝族文字的产生是历史上彝族人民和各族人民创造的重要文化成果,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彝语”,彝语自称苏?纳(“书眼”),即字。明清以来的汉语史料统称为“文瑶”、“尧子”、“亦舒”、“罗文”、“罗潭”、“子怡”。由于历史原因,彝语过去大多为毕摩人所掌握,所以在中国史书中又以贬义或歧视性的名称称为“毕摩语”、“锡伯语”。解放后,随着民族名称的规范化和我国民族平等、语言平等政策的实施,彝族固有文字被统称为彝文,简称彝文。

?对彝语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有一种说法是彝语起源于宗教;有教彝语的神;有一种模仿理论起源于自然的启示;有一种说法是社会需要创造彝语;有一种说法是劳动人民创造了彝语;有创造彝语的英雄等等。

关于彝语的年代,据说彝语有一万年左右的历史。据说和仰韶文化大约是同一时期;据说起源于先秦时期;据说起源于汉代或更早;据说起源于唐朝;据说始建于唐代,集中于明代。对于这些不同的观点,学术界大多能接受彝语起源于汉代或更早的观点。

(一)人创造文字。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人民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和理论。说到文字的产生,一般来说,文字是人民创造的。然而,世界上所有的文字起初都只被少数专业人士掌握,文字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在民间流传。甚至有些角色从未进入社会和人们的生活。都说文字是群众创造的,其实只是创造了文字的物质(各种符号和图形)。将这些符号和图形与语言结合起来,成为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只是少数人或个人的发明。各种符号和图形是一代又一代人逐渐认识和积累起来的,当然是群众智慧的结晶。但是,当用符号和图形来表达声音时,总有少数人或个人先尝试和倡导,我们不可能都一起努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字和其他事物一样,也有一个发明的问题。第一个应用注音法的人是汉字的发明者。像仓颉一样,每个有文字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创造者。可惜没有一个留下真实可靠的名字。例如,汉字的诞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古代传说“古人造字仓颉,夜雨鬼哭”,把汉字的创造视为惊天动地、泣鬼神的大事。东汉学者王充也认为汉字的创造是照亮日月天地的伟大事业:“天地为书,仓颉为文,业与天地同,谓之与鬼神相合。”(1)王充:《论衡与感虚》)可见中国人早就认识到了文字的历史文化价值。

(2)毕摩的造词理论。

?彝语的产生和发展也经历了从木刻到笔记-图画-象形文字-表意文字的过程。最初把图形和符号整理到彝文文字系统中,并用来书写文献的人,就是彝族毕摩班。因此,我们认为毕摩是彝语的创造者。虽然各地彝族传说中创造或发现人物的人名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毕摩。毕摩不仅是彝族语言的创造者,也是彝族文化的使用者和传播者。毕摩的职业生涯大多是家族传下来的。彝族谚语说:“毕摩经代代相传,父传子;诗歌是祖辈嚼进子子孙孙嘴里的,父亲嚼进儿子嘴里的。”“工匠之子有向工匠学习的义务,毕摩之子有向毕摩学习的义务。”所以是毕摩代代传承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有拜师毕摩的徒弟。但在毕摩父子传承师徒的过程中,彝语和彝语典籍一直是代代相传的。据说毕摩是彝语的创造者,他是把原始的图形和符号整理成彝文书写系统,并用它来记录或书写文献的人。

(3)彝语起源于5000年的理论。

持这种观点的是陈映和丁春寿两位先生。在这方面,陈颖在他的专栏《彝族的起源与发展》(贵州日报1982 6月14,6月28日,7月12)中,结合彝族的起源对彝语进行了分析。

详细讨论了来源。

(4)古彝语有近九千年的历史,是西方文字的始祖。

这是近年来提出的最新论点,引起了学术界和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这位评论员是湖南省株洲工学院考古学家刘志毅教授。

?刘志毅在《彝语,汉语之源,西文之祖》(贵州民族日报191 12 16)一文中提出了“古彝语,有近九千年的历史,是西文表音的始祖”的理论。这一论点是他对近年来出土和出版的考古材料和古彝文及其时间顺序和空间流传,以及古文字的原始使用、原始民族语言和原始思维特征进行认真考证的结果。文章指出:“众所周知,自安半坡符号出土出版以来,一些彝学者和汉彝专家指出,彝语与半坡符号存在同源关系,并将古彝语的诞生时间推至68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代的半坡。但没过多久,7400多年前的甘肃省台安县大地湾遗址彩绘符号、约7800年前的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龟甲雕刻和手柄石雕符号、8200多年前的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石雕符号相继出土出版。这些古资料可以用古彝语解读。特别是贾湖遗址柄形石饰上的四个雕刻符号,与云南石林县的古彝语完全一致。蓬头山遗址石刻符号“尼”与彝族古籍记载的彝族先民“尼”的活动时间基本吻合。这充分说明古彝语及其起源是不可否认的。因此,我认为古彝语的产生时间可以追溯到9000年前。

此外,文章进一步提出古彝语是西方表音文字的始祖;彝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彝语与汉语的关系。彝族中也有各种关于彝语创始的传说。比如四川凉山传说中的彝语,就是白阿苏拉吉从洛龙格布曲乌纳里学来的;波波梗根据云南禄劝、武定、新平等地的传说,根据鸟兽的足迹和事物的形象,创造了彝语。鹿泉、石林、弥勒等县的传说是,阿山牧羊人在石头上刻了许多符号,用来数牛羊的数量和牧场的块数,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彝语;据贵州彝族地区的传说,古时候有三位聪明的陆机老人。他们从刻画六种家禽、六种野生动物的形象开始,在树上记录年份,在岩石上记录月亮,形成十二种符号,后逐渐发展为彝语。

综上所述:我认为彝语虽然历史悠久,但仍然缺乏古代、上古、中古的文字材料和充分的科学依据。不能简单地或片面地依靠目前的研究成果就断言彩陶雕刻是古彝语或汉语,或者其他民族语言。当然,在这些色彩斑斓的彩陶符号中,有很多种符号是可以用古彝语识别和解读的,这是事实。我们说是彝语,这至少需要其他研究成果来补充旁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有理由说彩陶雕刻符号是中国古文字的始祖,是古汉字、古彝文或其他民族文字的原始阶段。

总之,彝语是广大彝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最初的创造到完善,逐步建立起来的。它是彝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彝文沿着自己的发展规律,在表意文字体系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字。其独特的造字方法和结构,不仅表明它是我国较为成熟的古文字,也表明彝族历史上曾有过一段文化繁荣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