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未来产业。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

产业集群与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刍议

第一,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深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深圳工业总产值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城市第一。新一代信息通信等4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型显示器件等3个集群入选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项目。但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十四五”是深圳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第一阶段发展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把握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提升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立足深圳实际,紧紧围绕建设制造强国和制造强省,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见未来产业布局,对于稳定深圳制造业基本盘,保持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两区”驱动、“两区叠加”、“双改”示范效应,坚持以制造业为基础,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瓶颈”问题,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提升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源,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2)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紧密结合,加强产业发展顶层设计,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投资,不断激发产业发展潜力和市场主体活力。

坚持自力更生,开拓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强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构建自主、安全、多元、可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坚持系统推进、重点突破。深刻认识现代产业发展规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优势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促进生产端与消费端有机衔接,由点到面锻造长板、补短板,实现产业梯次发展、整体跨越。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发挥各区比较优势,整体优化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以“一群一策”推进产业集群建设,构建特色鲜明、错位发展、功能协调、优势互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3)发展目标

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培育一批具有产业生态主导权的优质龙头企业,推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建设一批现代先进制造业园区和世界级“灯塔工厂”,形成一批领先的新兴产业集群。网络及通信、软件及信息服务、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新能源、海洋产业等千亿增加值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更加突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工业母机等行业短板加速补齐。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数字创意、现代时尚等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合成生物、区块链等未来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

第三,发展重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子行业

1.网络与通信产业集群。推动固网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协同发展,加强网络通信芯片、关键元器件和模块技术研究,建设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未来网络测试设施等重大创新载体,启动前沿技术储备,加强行业标准制定,支持南山、宝安、龙岗、龙华等区建设集聚区,打造全球网络与通信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和“双千兆”、全光网络标杆城市。

2.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加快完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产业链,开展EDA工具及软件、半导体材料、高端芯片、专用芯片等技术研究,推进12英寸芯片生产线、第三代半导体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福田、南山、宝安、龙岗、龙华、坪山等集聚区建设,打造全国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地、人才聚集地、创新源。

3.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推动新型显示器件、面板生产、终端制造和应用协同发展,力争突破4K/8K视频采集器件与设备、显示面板技术、核心基础材料等关键技术,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建设以南山、宝安、龙岗、光明为基地的全链条产业创新区和全场景“AI 5G 8K”应用示范先行区,努力打造世界领先的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

4.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以智能手机、个人电脑、VR/AR、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汽车、智能家电等智能终端产品为重点,打造从关键核心零部件到高端整机品牌的完整产业链,加快突破应用软件、核心器件等关键技术,推动智能终端产业向福田、罗湖、南山、宝安、龙岗、龙华、坪山集聚发展,打造全球手机和智能终端新产业高地。

5.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专注于智能传感器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加快新型传感器材料、CMOS-MEMS集成技术、先进封装技术等关键技术,建设MEMS中试线和MEMS传感器产业基地,丰富智能传感器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支持南山、龙华、光明等片区建集群,打造要素齐全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

6.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推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办公套件、低代码开发平台等关键基础软件和CAD、CAE、BIM、CIM等工具软件实现源头创新,加大基础标准和应用示范标准研发推广力度,实施开源生态孵化工程,推动软件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打造以福田、罗湖、南山、宝安、龙岗为基础的集聚区,打造竞争力。

7.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创意设计、数字文化装备、影视制作、动漫游戏等子产业,打造一批优质数字内容原创作品和IP,高标准建设一批数字创意孵化和服务平台,加快数字创意与文化旅游产品和教育服务融合,支持福田、罗湖、盐田、南山、宝安、龙岗等区建设数字创意产业集聚区,打造“一核、一廊、多中心”

8.现代时尚产业集群。推动服装、家具、黄金珠宝、钟表等优势传统产业时尚化、品牌化升级,加强服装功能面料、家具、钟表智能芯片技术研究,建设时尚产业互联网平台和珠宝玉石综合交易平台,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展会,支持罗湖、福田、南山、宝安、龙华等区域,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合作区(以下简称前海)建设集聚区,打造新兴时尚产业高地。

9.工业母机产业集群。聚焦数控机床、锂电池制造装备、半导体制造装备、显示面板制造装备等重点领域,突破主轴、丝杠导轨等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加强装备数字化技术研究,建设新型显示技术智能装备总部基地、集成电路测试设备研发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支持宝安、龙华等区建设集聚区,提升工业母机对先进制造的基础支撑能力。

10.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无人机(船)等领域,突破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和集成应用技术,拓展智能机器人在电子信息制造、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的应用场景,建设以福田、南山、宝安、神山等片区和前海为依托的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高端制造和集成应用示范区。

11.激光和增材制造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高功率超快激光器及装备、增材制造装备和系统,提高特种光纤、高功率光栅、高功率激光芯片、高性能激光器等上游材料和器件的国产化率,开展专用装备技术研究,建设光电光纤激光总部、R&D中心等重点项目,支持宝安、龙华、坪山等区和前海建设集群,巩固激光及增材制造产业竞争优势。

12.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以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及系统、信息测量与电测量仪器、科学测试与分析仪器等领域为重点,提高探测器、传感器、高端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关键元器件和产品的创新能力,打造深圳市计量科学研究院等重大创新载体、先进测试和高端仪器研究平台,支持南山、宝安、龙华、光明等集聚区建设,提升精密仪器制造国产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水平。

13.新能源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智能电网、分布式光伏、氢能、海上风电等子产业,强化高效燃气轮机、高能量密度储能、燃料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推进虚拟电厂落地,加快综合能源供应设施建设,依托龙华、龙岗推进数字能源融合发展示范区、国际低碳城市、秋榆岭氢能产业园建设,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能创新的现代能源体系。

14.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提高监测预警技术装备、应急处理救援技术装备、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先进环保装备等产业发展水平,加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安全节能环保服务业,完善安全应急物资生产供应体系和绿色生产消费体系,支持罗湖、宝安、龙岗、龙华、光明、深圳集聚区建设,为建设韧性城市提供坚实保障。

15.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智能传感系统、车载计算平台、车载无线通信、云服务终端、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快充设施等子领域,突破传感设备、线控底盘、智能驾驶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建设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平台、深汕汽车产业园等重点项目,以南山、坪山、深汕地区为依托打造集群,引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16.新材料产业集群。推动新材料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高分子材料、绿色建材、前沿新材料等。,推进高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和超高模量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工程项目建设,支持罗湖、宝安、龙岗、光明、神山等集聚区建设,建设新材料创新中心和技术转化中心。

17.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发展新型医学影像、生命监测与生命支持、高端植入介入产品等子领域,突破高端影像系统、手术机器人、新型体外诊断设备、高通定量基因测序仪等重大装备和关键零部件,充分发挥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作用,支持南山、龙华、坪山、光明等集聚区建设,推动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

18.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支持创新化学药物、全新剂型和高端制剂、现代中药、先进制药装备、数字医疗等发展,推动新型基因治疗载体研发、工程细胞构建、抗体工程优化、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等瓶颈技术突破,加快宝龙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试验区、坪山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器园区等项目建设,支持坪山、南山、福田、龙岗、光明、大鹏打造产业集群,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为产业。

19.大健康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精准医疗、康复养老、现代农产品、医美化妆品等产业,扩大健康产品优质供给,加强再生医美材料、康复器械、种质资源和基因探索、精准药物研发等技术研究,建设精准营养研究应用平台、健康装备计量检测平台等创新平台,支持罗湖、盐田、宝安、坪山、大鹏等集聚区建设,推动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

20.海洋产业集群。巩固提升海洋交通、滨海旅游、海洋能源及矿业、海洋渔业等产业优势,培育壮大海洋工程及装备产业、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洋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推进国际海洋开发银行、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海洋新城、蛇口国际海洋城等重大项目建设,构建以深圳西海岸-东海岸-深汕合作区为主轴的“一轴连接多轴”。

(二)重点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1.合成生物。重点发展合成生物学基础技术、定量合成生物技术、生物创造等领域,加快突破人工噬菌体、人工肿瘤治疗等关键技术,推进合成生物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合成生物学研发基地和产业创新中心。

2.区块链。重点发展底层平台技术、区块链金融、区块链智能制造、区块链供应链等领域,推动在技术框架、评估体系、应用规范、跨链互联互通等领域形成一批技术标准和规范,打造区块链创新引领区。

3.细胞和基因。重点发展细胞技术、基因技术、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生物育种技术等领域,完善细胞与基因药物的审批机制、监管体系、临床试验激励机制、应用推广机制,加快细胞与基因产业先导区建设。

4.航天技术。重点发展航天信息技术、先进遥感技术、导航定位技术、航天装备制造等领域,推进航天材料与部件、无人机、卫星等技术创新,规划建设国内领先的航天技术产业R&D和制造基地。

5.脑科学和类脑智能。重点发展脑图谱技术、脑诊疗技术、类脑智能等领域,开展类脑算法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推进脑分析和脑仿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抢占脑科学领域制高点。

6.深海。重点围绕深部矿产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深海高端装备、深海智能感知、深海信息等领域,推进国家深海科学研究中心、海洋大学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深海科技创新高地。

7.可见光通信和光学计算。重点发展可见光通信技术、光计算技术等领域,推动建立可见光通信标准化体系,布局一批高价值专利,推进可见光通信技术和光计算技术应用示范,培育可见光通信技术和应用创新产业集群。

8.量子信息。重点发展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等领域,建设一流的R&D平台、开源平台和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推动量子操作系统、量子云计算、带噪声的中型量子处理器取得突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

第四,保障措施

(1)建立“六个一”工作体系。完善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坚持一个产业集群对应一份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名单、一份招商引资名单、一份重点招商项目名单、一套科技创新体系、一套政策工具包和一个战略咨询支撑机构,逐步实现“一个集群、一个基金、一个展览、一个论坛、一个协会、一个联盟、一个团队”,做到专员负责。

(2)完善产业空间保障体系。坚持集中连片、集约经济,突出高端先进制造业。在宝安、光明、龙华、龙岗、坪山、神山等区规划建设20个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的先进制造业园区,形成“起步区、拓展区、储备区”的空间梯度体系,加紧园区连片土地整理,实施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定制工厂。

(3)完善市场主体培育体系。落实培育壮大市场主体“30条”,推进“转企改制”、“提规”、“炼规”、“优上市”,实施上市企业发展“姚兴鹏城”计划,培育壮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一批专精创新的国家“小巨人”企业,大力培育“独角兽”企业,形成一批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重点的“隐形”企业。

(4)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积极探索多元化、专业化的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优化现有资金结构,打通市、区两级产业资金渠道,加强产业专项资金与引导资金的协同,提高资金管理团队专业化水平,实现“一个产业集群、一个专项基金”,建设国际风险投资和风险投资中心,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

(5)强化创新支撑体系。充分发挥创新生态链全过程的整体效应,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推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前瞻性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建设,加大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优秀工程师的培养和引进,为产业集群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六)构建城市联动推进体系。加强产业集群建设的组织领导,制定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行动计划,按照“五年规划、三年滚动规划、年度计划”的原则加快产业集群发展,联合市、区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商务招商。完善统计监测体系,每半年更新反映世界行业发展趋势和我市推广效果的行业报告,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和做法。

来源:深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