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摘抄素材的名人十例。
高中名人实例摘录1,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给宋孝宗写过“美琴十论”。论文的前三部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章就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设想。但是,当时法院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2.张伯苓的理想。
16岁时,南开中学创始人张伯苓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参加了1894-1895的甲午战争,但军舰一出海就沉了,深深打动了他。1899年,英国强行租借威海驻军港口。张伯苓亲眼看到,第一天在港湾升起的大清国旗帜,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退出海军,回到天津预备学校。他四处奔走筹款,终于在1907创办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致力于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3.肖邦的遗愿
1830他决定为祖国继续深造。在他离开之前,他的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告别聚会。怀着感激之情,肖邦接受了朋友赠送的盛满祖国土壤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这个可爱的祖国。肖邦游历了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肖邦的艺术活动增强了当时波兰人对苦难的理解。然而,在他流浪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他告诉妹妹,至少当他在床上看到自己的尸体时,一定要小心翼翼地把它从床上抱回来。根据他的遗嘱,肖邦的心脏被送往华沙,埋葬在他成长的土地上。
4.梁实秋的演讲
著名作家梁实秋擅长演讲。他的演讲很独特,令人印象深刻。在师大任教时,时任校长的刘震经常邀请名人来校讲学。有一次,演讲者因故迟到,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等不及了。于是,刘真把梁实秋请到这里来和学生们谈话。梁实秋本不想演这样的角色,但当校长命令他演这个角色时,他带着无奈的表情缓缓说道:“以前演京剧,往往是找个二流或者三流的角色跳上舞台,在主戏上台前加个官,让后台的主角们有足够的时间准备。现在我奉命跳出来当官。这些不同寻常的话引来一片笑声,打消了师生的不满。
5.安培
一天晚上,物理学家安培走在街上。突然,他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问题。他走到他面前的黑板前。他从口袋里拿出粉笔,放在黑板上。可是“黑板”突然动了,安培的微积分题没做完,他就不自觉地跟着“黑板”走了。随着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自己已经追不上他了。这时,他看到街上的人都在嘲笑他。这才发现,移动的黑板原来是一辆黑色马车的后座。
6.牛顿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有一次邀请一个朋友到家里吃饭。饭做好了,但在他的朋友到来之前,他走进了实验室,全心全意地做实验。他的朋友来了之后,他找不到牛顿了。因为急着上班,他就一个人吃了,把剩下的鸡骨头放在盒子里就走了。晚上,牛顿做完实验,准备吃饭。但当他看到盒子里的鸡骨头时,他恍然大悟,笑着说:“我还以为我没吃呢。”我已经吃了很久了。
7.师洋
北宋时,师洋仰慕程颐的学识,到洛阳向他学习。当他来到程颐的家咨询时,程毅一动不动地坐着,睡着了。由于急于学习,师洋不敢打扰老师,所以他只能站在门外等着。下雪了,天气很冷。程颐醒来时,雪已经下了一英尺深。后来,人们用“门礼”来形容学生对老师的忠诚。
8.越王勾践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世代为敌。越国军队战败后,越王勾践与吴国讲和,答应了越王的苛刻要求:越王去吴国侍奉武义,勾践来到吴国尽心侍奉吴王。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家。为了讨厌下雪天,他努力工作,激励自己,锻炼斗志,睡在柴火上,饭前尝苦果,上床睡觉,制定了一系列的救国计划。十年之内,越国终于强大起来,一举灭了吴国。
9.邯郸
燕国有一个人,听说赵国的人走路很好,就来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学习走路。结果他没有学会赵人的走路姿势,甚至忘记了原来的走路方法,只好爬回来。这个故事比喻盲目的模仿,会导致一个人内在能力和特点的丧失。
夏威夷,10
夏威夷岛上的学生总是背诵一句祈祷文: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永远不会回来。我今天和你在一起,但很快就结束了。明天会到来,它会消失。快点,人生只有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