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传统动画和电脑动画的看法是100分。

法国考古学家Prudhommeau在1962年的研究报告中指出,25000年前的石器时代洞穴壁画上就有一系列野牛奔跑的分析图,这是人类试图用笔(或石头)捕捉凝结动作的起源。其他的图画,如埃及古墓画和古希腊瓶子上连续运动的分解图,也是同类型的例子。“同时动作”的概念是通过把不同时间发生的动作一起画在一个画面上,间接地表现了人类“动”的欲望。达芬奇著名的黄金比例图的几何图形上的四只手臂表示他的双手上下摆动的动作。16世纪,西方第一次出现了手翻书的雏形,这与动画的概念也有相通之处。

在中国绘画史上,艺术家们一直有将静态的绘画带入生活的传统。比如《六律》中提倡传神神韵,聊斋《画中仙子》中人物走出卷轴,与人擦肩而过,但总的来说是用想象弥补了实际操作。真正让地图上的人像栩栩如生的点睛之笔,还是在西方世界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19世纪,神灯在欧美非常流行。在音乐厅、综艺剧场和综艺节目中,神灯表演仍然是大家喜爱的娱乐节目。因为人们喜欢看,所以要让它更有娱乐性,比如全景图、立体图、印象强烈的巨幅画,加强光影效果。这种讲故事的方式就像中国的皮影戏,其丰富的趣味性总能吸引眼球的注意。

中国唐代发明的皮影戏,是一种从幕后照亮光源的皮影戏。虽然不同于幻灯系列发明的从幕布正面投射光源的方法和技术,但却反映了东西方不同国家对操控光影的相同执念。皮影戏于17世纪传入欧洲,一度风靡众多观众。其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腻程度不亚于同时期的神奇幻灯片。

在进一步解释幻灯和动画发展的关系之前,我们必须提到一本关于眼球结构的简短的书,关于运动物体的视觉持久性,由Peter Roget在1824出版。书中提出了以下观点:图像刺激首次显露后,可以在视网膜上停留一段时间。这样,当各种单独的刺激相当快地连续出现时,视网膜上的刺激信号就会重叠,图像就会变得连续。

1888年,在托马斯·爱迪生的实验室里诞生了一种连续画面的记录仪器。本来爱迪生只是想为他新发明的留声机提供画面,但他没有使用投影,而是先将画面处理在一张卡片上,然后在一个“奇妙的镜头”上放映。精彩镜头可以说是一部机械的“翻书”。爱迪生用一套手摇杆和机械轴驱动画册,延长了图像或影像的长度,产生了丰富的视觉效果。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在公开场合放映影片,一群人可以同时看到一组预先拍摄的影像。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电影摄影术”放映了《火车进站》《海水浴》等著名电影,将电影带入了一个新时代。

这里需要澄清的是,虽然动画和电影的发展在技术和机械上有一定的交集,都是通过底片曝光,通常投射到银幕上,但动画的审美观其实和电影是不同的,甚至更激进。

早在1882年,发明了“实用镜子”的埃米尔·雷诺兹就开始用手绘制故事画面。一开始是画在长条纸上,后来画在赛璐珞胶片上。他于1892在巴黎蜡像馆开设了“光学剧场”,现场放映的“电影”配有音乐和音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虽然他作为“光学剧场”的号召力在1895年电影发明后每况愈下,但就不经过胶片相机直接在胶片上作画的技术而言,埃米尔·雷诺兹可以说是动画的鼻祖。虽然他的所有电影现在都已失传,历史地位也有争议,但他对后世有很强的实验性的“直接动画”手法。

事实上,动画的创作,从概念上来说,既借鉴了纯绘画的精致艺术,也借鉴了流行文化的卡通化。这种包含先锋精神和低俗文化的两极特征,一直是动画吸引人的地方。

16世纪文艺复兴后,绘画逐渐从中世纪神的崇高伟大的世界转移到普通人的生活世界。17世纪,荷兰画家在绘画史上第一次用卡通夸张手法写素描。1830年代,在达古尔和尼斯-福尔涅普塞发明摄影术之后,整个绘画潮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绘画的现实主义因摄影记录的准确性而被迫放弃,而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出现了简单而复杂的素描漫画,这可以用杜米埃的绘画来代表。另一方面反作用于摄影的精确描写,追求绘画特色的潮流兴起,导致后来的印象派和现代主义。

17世纪荷兰画家杜米埃创作了一部“通俗戏剧”,记录了他童年在剧院混日子的印象,简单勾勒了舞台演员的“动作”。这种在静物画中加入“动作”的做法自然影响了后来的素描动画。随着摄影技术的更新,十九世纪末的整个艺术更加疯狂地追求分解动作,表现整体运动的感觉。

此外,最初的动画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实验性的前卫艺术,芬兰画家L. Survage、瑞典的Eggeling、德国的汉斯·里奇勒都是在1920年代用动画追求新的艺术形式的画家。几何建筑图形,在里希特的卷轴画中反复出现,以不同的节奏变换角度和大小,让观者模拟出观看建筑的体验。整件作品的精神是再现几何图形变化的“动作”过程,深受立体主义和构成主义的影响。他的许多漫画成为许多着迷于图形组合和潜意识关系的先锋派艺术家的参考标准。

介绍了魔术滑梯、小玩具、连拍、绘画、摄影与前卫艺术的关系,然后回到动画发展部分。从上面的描述来看,在电影摄影机发明之前,动画的原型已经很具体了,但是相对于1895年电影的正式诞生,动画电影延迟了近十年,这大概与经济上的考虑有关。动画短片的出现是电影史上“特技电影”的背后。这可以追溯到与卢米埃尔兄弟齐名的梅利氏。1902年梅里叶创作的奇幻电影《奔月之旅》以一个魔术师的背景和经历,是当时将电影的技巧和招数运用到极致的作品。他在作品中充分运用叠印和定格替代,与“定格/单帧摄影”只是略有不同。然而,这种技术只是在普姆斯、斯图尔特和布莱克加入电影业时才变得独立。

斯图亚特·勃拉克顿于1875年出生于英国。他小时候随家人移民到新大陆。他年轻时热衷于表演。他曾与罗纳德·里德和艾尔伯特·史密斯组成表演搭档,并在舞台杂耍和魔术表演中巡回演出。其中,布莱克负责表演粉笔秀,他也是一名表演者。1896年4月,纽约世界晚报派他去拜访爱迪生,让他带回一张伟大发明家的炭笔素描。在工作之后,爱迪生投桃报李,拍摄了一部布莱克顿素描的短片,并给他取名为“布莱克顿,晚间新闻的漫画家”。

这部只有一分钟长的电影主要以工作漫画家为对象,已经在音乐厅和剧院上映。布莱克原本对捕捉生活动作的电影很感兴趣,这部可以展现绘画过程的电影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于是我邀请了雅博E史密斯组建了“Vitagraph”,也就是后来华纳公司的前身。1899年美国和西班牙发生战争时,影院争相放映有关战争的新闻影片。布莱克顿和史密斯合作早期制作了第一批定格特效动画电影,用水烟粉和线绳剪纸作为移动道具。影片中的粒子虽然粗糙,但没有人不相信它们是新闻片。

20世纪初,布莱克来到爱迪生的实验室工作。他用粉笔画出了雪茄和瓶子的草图,并画出了这幅迷人的画,叫做特技电影,这是这位艺术家自己草图的主题。1906他在黑板上做了“滑稽脸的幽默脸”。这个粉笔秀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电影。它以艺术家的才艺展示开始,随后是移动的画面,并使用了“裁剪”的技巧。后来又陆续拍了其他几部短片,包括1907上映的《闹鬼酒店》。他不仅使用了当时流行的折叠、重复曝光和手法,还将动画技术运用到影片中,引起轰动。但他后来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维他公司的业务上,没有时间全力推广动画,所以直到去世也没有人认可他。

1906年后期,法国人埃米尔·科尔开始拍摄第一部动画系列电影《幻想曲》。《幻影侠》中一系列变幻的意象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虽然它的技巧过于简单粗糙,特别是与后来的温索尔·麦凯相比,实在不容易。

科尔早年师从政治漫画家安德烈·吉尔。受其自由色彩的影响和绘画界朋友的启发,科尔养成了学院派、反理性、反中产阶级的“不连贯”美学特征。科尔后来去了法国的高蒙电影厂工作,在那里他除了写作还制作了手绘的《幻影集》。1912年,科尔应邀赴美,加入“Elair”公司,开始动画创作的另一个阶段。在公司的安排下,他制作了乔治·麦克马纳斯(George McManus)的漫画,他是当时知名的流行漫画家。从1908到1921,科尔* * *完成了约250部动画短片。他的动画不注重故事和情节,而是倾向于用视觉语言来开发动画的可能性,比如“变形”和图像之间的过渡效果。他的创作哲学引领动画走向影像的自由发展和个人创作。此外,他也是第一个将动画和真人动作与哑光摄影相结合的先驱,因此被誉为当代动画之父。

另一位早期伟大的动画师是温瑟·麦凯。麦凯不是动画的发明者,但他是第一个注意到动画艺术潜力的人。他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1867。早年,他为马戏团和流行剧团画海报。后来,他成为一家报纸的记者和插图画家,并成为一名知名的漫画专栏作家。他最著名的《斯林伯兰的小尼莫》最早出版于1905年,其中对生活的精妙观察、幽默的表达、丰富的想象力和瑰丽的空间调度树立了他作品的特殊风格。他从事动画的原因是偶然发生的。他的儿子把每周日连载的连环画剪下来,做成图画书。这个游戏启发了他。之前,他一定看过布莱克·顿和科尔的动画短片。1911年,麦凯制作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动画电影。内容取自漫画《小尼莫》中人物的搞笑动作和他经历的怪事。他亲手上色,从此动画变得丰富多彩。此外,麦凯更擅长在平面动画中创造立体流畅的线条,观众甚至认为他指的是真人表演的电影。后来麦凯完成了《一个马斯基多的故事》,既表现了人物的动作,又有了故事的结构。

作为动画史上的种子电影,5000多幅画面都是用墨水和宣纸绘制的,每一帧的背景都是重绘的,整体感觉流畅,时间转换准确,展现了麦凯非凡的视角。

麦凯不仅是一个表演者,而且对戏剧效果有充分的理解。在创作了《恐龙葛蒂》之后,他继续拍摄电影史上第一部动画纪录片《卢西塔尼亚号的沉没》。他把悲惨的新闻事件一一呈现在舞台上,尤其是成千上万的人沉入大海,消失在海浪中的画面,让观众非常震撼。为了再现当时的情景,他画了近25000张素描,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

总之,麦凯在发展多角色造型、将故事结构与大众趣味相结合、暗示画面立体审美风格等方面的努力不容忽视;同时,他也是发展全动画概念的第一人。他以一个漫画家的专业素养,为动画开辟了一条路线,也预言了一个美国漫画时代的到来。

大约在这个时候,美国和欧洲动画的发展开始分道扬镳。

在美国,由于Blackton和Winsor McKay的成功,动画工厂也逐渐像卡通人物一样出现。1913年,第一家动画公司在纽约成立,拉乌尔·巴尔为他的卡通图钉开发了第一套固定绘画系统。J.R .布莱紧随其后,改编了泰迪·罗斯维尔的漫画,并制作了一系列《希扎·骗子上校》的冒险故事。早期很多漫画都是由流行漫画搬上银幕的,比如马特和杰夫、疯猫,原本是观众最喜欢的角色,现在却像真人一样动起来,更添魅力。

1915年,伊尔海德发现了赛璐珞胶片,取代了之前的动画纸。画家没有重新绘制每个网格的背景,而是将人物单独画在赛璐珞上,用底部覆盖背景,从而建立了动画的基本拍摄方法。

今年,在巴里公司工作的马克斯·弗莱舍(max Fleischer)发明了“旋转镜”(Rotoscope),它可以将真人电影中的动作详细地转移到赛璐珞或纸张上。他从1916到1929创作了《出墨池》和《小丑科科》,也就是他用绘图仪和动画技巧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1919年,《猫猫》首次在《猫之舞》中亮相,该片由帕特·苏里万的奥托·梅斯莫构思。菲利普猫就像后来迪士尼公司的卡通人物一样流行,尤其是在知识分子观众中。

菲利普猫的电影包含了很多表达动画特性的视觉趣味。梅斯麦效仿麦凯创造葛蒂的手法,赋予了菲利普猫独特的个性和不可复制的动作风格,设计了几种表情和姿势,使菲利普猫在众多动画角色中脱颖而出,连续十年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卡通明星。菲利普猫也是第一个成为商品的卡通人物。菲力猫玩具,菲力猫唱片,菲力猫贴纸,琳琅满目的商品,儿童新市场,一套创意电影销售模式也建立起来了。

在这一时期,卡通动画可以说是人才济济,出现了许多响亮的名字,如马克斯和戴夫·弗莱舍尔、保罗·泰瑞、沃尔特·兰茨等人。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创作的动画角色,如波佩和伍迪·派克,今天仍然很受欢迎。

二战期间,美国卡通动画不仅成为年轻艺术家最喜爱的行业,也是最受欢迎的娱乐形式。在原画师的精心设计和装饰下,贝蒂·布普在1932成为观众眼中的性感符号,气势不亚于好莱坞巨星。

这期间,欧洲动画师的处境与美国截然不同。除了偶尔的零星活动,很少发展成美国那样的动漫产业模式。而从美国进口到欧洲的动画片,却让本土动画片黯然失色,成本相对较高。

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动画师维克多·伯格达(Victor Bergdah)在1915拍摄了一部9分钟的动画电影Trolldrycken,这是一个关于酒精作用的故事。这部电影有很好的评论和票房,但它引发的热潮在瑞典只持续了几年。到了1920,都渐渐冷却了。

虽然俄罗斯的社会变迁刺激了真人拍摄的电影进入电影主流,但同样的环境并没有让卡通动画受益。况且,俄罗斯的电影工业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才开始起步,出现了一些动画师和优秀作品。包括亚历山大·布什金、亚历山大·伊凡诺夫、布伦伯格姐妹和伊万诺夫-瓦诺。布拉姆帕格姐妹在1925拍完《火起来的中国人》后,每年都坚持写一部,这种情况延续至今。俄罗斯动画师很快发现,他们国家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寓言、神话和传统木偶戏,是非常有价值的创作素材,尤其适合儿童娱乐。

20世纪20年代的战后欧洲,各种思潮涌动。电影创作者关心的是如何重塑电影的形式。他们试图引入新的美学概念,而不是技术的发展。抽象艺术运动的旋风,现实主义电影和印象派电影的分离,蒙太奇理论的发展,重叠和交融的应用,不平衡构图的驱动,对视觉艺术,包括动画电影的制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场运动也受到了包豪斯设计学院思想的影响,其主要目的是改变和统一艺术的规则,包括设计、建筑、戏剧和电影。非具象化、抽象化的前卫动画就是在这种运动下产生的。这场运动中的先驱,包括芬兰画家L. Survage,瑞典的维京·艾格林,德国画家Oscar Fischinger,汉斯·里希特和Walter Ruttman,都是用动画来追求艺术形式的画家。例如,在里希特的动画中,几何建筑图形以不同的节奏反复变换角度和大小,观者沉浸于其发展的动作逻辑、美感和连续性之中,仿佛在体验观看建筑的体验。

同步声音的发明使欧洲和美国的动画发展有了显著的不同。在美国,声音主要用于改善角色的特征和个性。而在欧洲,声音作为实验的原始素材,电影中音乐、动作影像、音效之间的关系被探索到了极致。比如奥斯卡·费辛格以“匈牙利舞曲”(1931)为主题的抽象动态图案,在音乐中与特定元素进行了同步对位。

在欧洲动画向前卫方向发展的同时,一场完全不同的运动在美国兴起。从早期动画在人物塑造和技巧上的实验,到了所谓的‘美国卡通的黄金时代’。

30年代最显著的特征是从文化和知识的伪装中解放出来,一切的目标都是追求快乐,发展个人在视觉表达上的天赋。

毫无疑问,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动画工厂是华特·迪士尼工作室。迪士尼工作室作为国际知名的卡通动画中心的崛起也意味着它将很快成为未来许多年轻的潜在艺术家的摇篮。

此时,华特·迪士尼的名字和他创造的卡通人物,尤其是米老鼠,几乎是家庭娱乐的代名词,家喻户晓,信手拈来。当然,这都要归功于动漫传媒这本书。

这个时候,动画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它变得越来越有活力,越来越深远。动画师可能没有吸引力,甚至害羞内向。一旦他们拿起笔,他们就成了创造之神。他们凭借想象力,刻画出精彩的人物和场景,而动画艺术的精髓往往在于对作品中人物的技巧操控。

这些动画师的传奇是特克斯·艾弗里。20世纪30年代初,他最初为沃尔特·兰茨写故事和笑话。后来,他加入华纳担任导演和动画导演,创作了猪小弟、达菲鸭和邦妮兔等动画角色。他的动画擅长发挥幽默的荒诞性,创造特殊的视觉效果。他成功地赋予角色夸张的动作,并大胆地试图超越他们的极限。到了1950的中期,他更愿意对角色进行延展和造型,使得他们的动作超出了正常的轨道,成功地改造了动画的面貌。尤其是他的野段子和快节奏,让观众永远处于紧张状态。他的主题大多与生存、社会、地位和性有关。

迪士尼的产品更注重立体的表达和写实的路线,而UPA更喜欢平实、风格化、大众化的线条设计。最好的例子是浪漫童话《人类的兄弟情谊》和《刽子手》,这是迪士尼的偏爱,取而代之的是社会和政治批判。因为缺乏资金,他们负担不起迪士尼的华丽费用。他们只能以“有限动画”的形式进行创作,以较少的画面进行绘制,强化关键动作,以故事性强、声音设计有力来驱动剧情。

除了周末早上的常规电视和卡通节目,在这个转折点上,动画也在走向科幻片和奇幻片的特效,比如《太空漫游》、《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

随着真人表演的电影制作成本越来越高,动画在成本制作上越来越有优势,尤其是电视广告和特别节目。此外,世界各地的新工作室,从商业广告到戏剧电影,都将计算机和传统动画设备结合起来,使它们更加精致。随着观众的持续稳定增长,相信动漫的未来不可限量,动漫的下一个‘黄金时代’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