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的特征

东北民俗文化圈包括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

下面根据东北这个地方的气候和土壤特点,介绍一些与此相关的民俗。

先说东北“三怪”。一件奇怪的事是“生个孩子就挂了。”这其实是满族的一个习俗。以前东北的森林里有很多野生动物,家里的孩子放在地上不安全,就挂在离地一定距离的地方。第二个怪物是“一个挂着烟袋的18岁少女”。东北地区女性吸烟比例曾经相对较高。据说吸烟也是御寒的一种方式。第三个怪名是“外面贴够了纸。”在北方,尤其是冬天,门有裂缝的地方贴,一般是在里面,而在东北,窗户纸贴在外面,这是应对风雨的需要。因为贴在外面,可以保护木质窗棂不受雨水腐蚀和风吹日晒,延长窗户的使用寿命。

“萨满”是东北人民的一种信仰。其实按照我们的说法,是东北的“巫”和“萨满教”。最早的女神是“萨满”女神,一般由家族传授。这是专业的“萨满”,“萨满教”在整个东北都很流行。它在东北的政治文化和民俗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游牧民俗文化圈包括内蒙古大部分地区,辽宁、河北、陕西三省北部边缘,宁夏、新疆北部。

与汉族相比,这个地方有着特殊的民族特色。

我们看他们住的蒙古包。他们家基本就是个蒙古包,然后加个马车。辽阔的草原到处都是他们的故乡,历史上的蒙古族居无定所。这种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的服饰,比如蒙古袍。蒙古袍的长度在膝盖以下,里面还有一些皮草。为什么它们又长又厚?本来游牧民族不需要穿这么长的衣服,不方便。但他们白天骑马,膝盖容易受寒。蒙古袍长的话可以保护膝盖,晚上可以当被套。

谈游牧民族一些礼仪的形成与他们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他们的生产方式影响着他们的交通习俗。我们农耕民族一般是两条腿走路,贵族或者有钱人也可能坐轿子,然后坐汽车。但是,骑马旅行在古代是很流行的,因为是游牧民族,所以蒙古人形成了一种礼仪:两个人在草原上骑马,在一个地方,两个陌生人相遇,会跳下马互相打招呼。然后我跳上你的马,你跳上我的马,拍拍马的屁股,说“好马”。久而久之,“好马”成了一种问候语。就像我们汉族人见面问“吃饭了吗?”。

游牧民族中,婚俗也与我们农耕民族不同。

黄河流域文化圈包括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

黄河流域,尤其是河南和山东,应该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国民俗发展的摇篮。

河南人、山东人依恋故土,勤劳朴实,喜欢平淡。

这一带是“孔孟之道”的故乡。孔孟都是山东人,属于这个文化圈。这个地方的人都很有礼貌。

另外,我在一本书上看过一个真实的故事,说这一带的人都很好客,很大方。

在中国国画大师李炎的回忆录中,他说他的父亲李苦禅非常擅长画鹰,他是山东人。有一次,一个老乡来他家做客,看到了一幅画。他对他说:“李师傅,这幅鹰画很适合正殿。”李师傅说:“我本来是用这个做nave的。”就这样两个人一直说着走着,到了门口说再见的时候,李说:“你这么喜欢为什么不买呢?”那人说:“我就是没钱。为什么一定要告诉我有没有钱?”李一听,说:“快吃饭了。我现在给你画一幅画。”当它结束时,他的妻子已经把食物放在桌子上。既然到了吃饭的时间,那就不去了。最后,老乡吃完饭,拿着画走了。他的妻子问:“刚才那个人是谁?”李说:“我不知道。”这个真实的故事,表现了山东人的慷慨大度。

另外,这一带的人非常相信泰山。

长江流域民间文化圈:拜鬼祭祀,五凤寄生。

这个盆地从长江发源的青藏高原算起。长江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自治区,都属于长江流域民俗文化圈。不包括浙江省,但是长江支流经过浙江,所以从这些文化圈来算的话,浙江省应该算这个流域。属于支流经过的地方。那么,这一带的习俗可以用更简洁的语言来概括:“鬼崇善,五凤寄生。”中国南方和北方的人过去都相信有鬼,但南方比北方强大得多。南方一个地方有个神,温州各村都有自己的神。头上有个洞的神,苍南有个神。一般来说,南方的神仙特别兴旺,几乎每个村子都有不同或相同的神仙。与北方人相比,这个地区的人浪漫、热情、灵活、善于跳舞、富有想象力。

那么我们来简单对比一下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诗经》可以产生于黄河流域的土地上,也可以反映社会现实,主要以写实手法创作,在黄河流域影响很深。于是《楚辞》在长江流域广为流传。《诗经》更多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当然里面也有关于祭祀的文章,但大部分都是现实主义作品。屈原写的楚辞,大多是玄学的东西。

在湖南湘西,那是沈从文的故乡。民间有一种陋习叫“蛊惑”。当然,根据历史记载,在广西和广东也有发现。关于这种“方法”是如何产生的,有很多理论。比较普遍的说法是,端午节中午,各种“法”虫都被抓了,蜈蚣、蝎子、毒蛇,还有很多毒虫被养在缸里。不给他们食物,让他们自相残杀。最后留了一个,晒干,最后成了药。这种药是慢性的,皮肤和食物接触会引起慢性疾病。所以在湘西,如果这个人家里没有蜘蛛网,你就不要进去,因为他家里可能有“方法”。如果看到地下有钱包,就不应该拿,因为可能有“方法”。你最好不要吃他不认识的人的食物,因为这里面可能有“方法”。然后这种“耕作法”就成了当时湘西苗族特有的民俗。

青藏民俗文化圈大致涵盖了西藏全境、青海地区、四川西北部、甘肃西南部和新疆南部。

藏族基本分布在这些地方。在青藏民俗文化圈,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的宗教文化和宗教情结。这可以从他们的建筑中反映出来。布达拉宫在中国是如此壮观和独特。然后,藏族人民的宗教虔诚是罕见的,他们的“活佛”地位崇高。这些地方构成了这个文化圈的独特景观。

此外,藏区还有数以千计的寺庙建筑。每个寺庙的雕塑和绘画艺术都非常精美。还有藏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服饰。还有他们的藏医,藏医也是中华民族受保护文化的一部分。藏医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和中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藏药只有在青藏高原上才能生长,像“藏红花”、“冬虫夏草”、“雪原花”,基本上都生长在青藏高原上。还有一种“藏酥油雕塑”,应该是民族意识和宗教意识的体现:酥油在冬天凝固,然后做成各种雕塑,可以保存半年以上,第二年再融化。

云贵民俗文化圈是指云贵高原,包括云贵两省,还包括川西南一隅。

就自然条件而言,这个地区气候温暖,四季如春。这个地方有很多少数民族。我们刚才谈到了东北的北方民族,我们也谈到了游牧民族,谈到了青藏高原的风土人情。那些地方的少数民族总数没有这个地区的多。我们把这个地方的少数民族称为“南方民族”。

仅云南省就有26个少数民族。整个云南省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方,这里有阿诗玛传说、摩梭婚礼、“云南十八怪”等。

云贵高原民俗文化圈,因为有许多少数民族,形成了中国民俗风情的独特风景。他们的民族信奉佛教,所以这里所有的傣族男孩到了读书的年龄都要出家,去寺庙接受教育。长大后一个个回家,结婚生子,有的出家,有的下海经商,所以整个傣族的文化水平比较高。而他们的井,无论是白还是戴,都有一个建筑,要么是亭子,要么是佛像或其他雕塑。总之,他们家的井不可能是露天的,可以说那里的人比较卫生。

闽台民俗文化圈:整个东海,包括台湾省和福建。

这个地区叫闽台民俗文化圈,很多书上说闽台民俗文化圈是指福建省和台湾省。但是我个人认为我们温州或者浙南地区应该属于这个文化圈。福建和台湾两省,夹在浙南之间,形成一个方言和习俗相似的圈子。这些地方都有海洋文化,海洋文化衍生了渔业。捕鱼曾是高风险职业,于是衍生出“妈祖”信仰,还有一个是“陈景谷(温州民间信仰的陈氏十四女神)”两位女神。从这里去台湾省的人基本都说闽南话。

浙江苍南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说“闽南话”。

这个地方和广州不一样。他们喝茶和功夫茶。以前在温州没怎么见过这种,但是这种习俗在广东比较普遍,所以我觉得这个文化圈其实应该更大,闽台粤,加上浙南,但是那样的话,方言就不行了。闽南语在福建、台湾省、浙江南部都有,但在广东是粤语,不是闽台语。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无论是温州还是闽台。基本上每个村子都有庙,有祠堂,有自己信仰的神。一般大小村庄基本都是这样。我就简单介绍一下关于七大民俗文化圈的这几个方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