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动画数字宝贝的片头曲Butter-Fly那么容易戳泪?
比如非洲某地的一种悲伤音乐,在我们听来更像是普通的快乐音乐,但这并不意味着作品本身与听众的心情无关。
还有一篇专门解释音乐与情感关系的文章。本文只分析作曲家用什么技巧或手法诱导我们产生他希望我们产生的情绪,即作品是如何引起我们歌唱的。
作为一部ACG音乐作品,《蝴蝶》优秀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动画剧情的影响力,而在于作品本身的优秀。
蝴蝶是我个人最喜欢的ACG音乐之一。下面我仅从音乐本身来分析几点。
第一,节奏
蝴蝶作为一种流行音乐,在现代使用了一种非常常见的节奏形式:
这是一种类似三拍叠加在四拍基本节奏上的节奏,但三拍(3+3+2)的最后一拍更短,是前两拍的2/3,就像“长-长-短”一样。
这种节奏会让人觉得好像下一小节还没结束“第三拍”就已经进来了,造成一种虚假的预演(一个和弦);“第二拍”在一般4/4拍的第二强拍之前需要半拍,产生真正的第一次出场。
这样就给人一种动力感,进步感,激励感。
无独有偶,进攻巨人OP2自由之翼也采用了同样的节奏。
第二,和谐
首先是蝴蝶的副歌:无限的梦,梦,梦。
分数如下:
我们来看看约翰·帕·哈贝尔的D大调佳能(顺手转到E大调):
看和弦标记,观察到和声是被大家烂了的大炮和弦的变体。这种调和级数之所以一直烂下去,肯定是有原因的,就是特别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第二是合唱前四小节的和声很有意思。
首先有三个步骤,一方面都是节奏在先,另一方面每个声部的步骤都给人一种引导感和循序渐进的感觉。
然后挂第四和弦,类似于第四、第六和弦,在优势和弦前做一个夸张的延音;然后是倾向性较强的属七和弦,引出局部高潮:副歌的第一主和弦。
这里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音乐建立起来,引导到观众最想关注的部分——副歌。
其实这里的逐步推进和声就是让观众的情绪同时逐步推进,造成副歌开始时情绪的小爆发。
第三,经销商
因为每个版本的适配器都不一样,所以只分析这个版本的BGM。
完整版MV在电声乐队进来之前加了一段钢琴+缓慢安静的段落,和后面快速嘈杂的段落形成对比。
不让音乐燃烧的目的是让听众觉得后面的电吉他出来的时候更燃烧。
另外,如果我们熟悉《蝴蝶》普通版(原动画OP版)的速度,听这个慢一点的版本也能产生新鲜感和悲伤感(因为慢基本等同于悲伤)。
2:17专题片进来,乐器比较重要:电吉他+鼓+人声。电吉他的音色听起来像是机车引擎的轰鸣,也能给人一种燃烧的感觉。
五点半,伴奏突然掐掉,只剩下人声,采用“刹车”的手法。
此外,这一刹还配合了画面中最让人泪流满面的扔漂亮帽子的一幕。导演可谓是想把你弄哭...
5:50秒加入童声,一种从未出现过的音色给观众新鲜感,配合剧情掀起整首歌的高潮~ ~
第四,声音
光叔的解读。
演绎无疑可以为这部优秀的作品加分不少。这首作品的旋律音域很高,最高音可以达到B4。
光叔的声音在高音区感觉有点撕裂,这也是让人觉得感动的原因之一。
★无限なのぁとのヾ (ω)?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