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动画阿弥陀佛如何成佛
净土法其实是一种自力与他性的结合。就自立而言,《阿弥陀佛经》教导我们“持名”,甚至“不可一心相惑”,《楞严经》,大趋势至菩萨念佛童渊篇,要求我们“诸取六,净念此起彼伏”。《无量寿经》中阿弥陀佛在修行中发大愿、修行菩萨道法、积德功德、最后成佛的事迹,对我们佛教修行者也是有启发的:如何念佛如念佛学佛?我们来看看阿弥陀佛是怎么成佛的。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向他的愿望学习,向他的行为学习。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更容易认识阿弥陀佛,得到加持和开悟吗?不是更符合佛教的精神,利己利他吗?
(1)为国捐王,争取觉悟。
很久以前,阿弥陀佛也是和我们一样的凡人。当时他是一个大国的国王,名叫史饶王。当时一佛出世,世称王佛。佛王在世教佛法,为天下百姓讲经布道。听到佛陀的说法,王突然打开了他的心,理解了佛教的本质,非常高兴,发起大菩提心,并努力获得最高的觉悟。他抛弃了土地和王位,死而出家,成了比丘,法名法藏。师饶王作为一个国王,放弃了天下第一的富贵荣华,出家为僧,显示了他的真实异化。离心是学佛的基础。学佛的人放不下,比如名利,亲情,是非等等。根本原因是没有真正的异化。
佛家高僧德行出众,充满智慧,对佛教有深刻的理解,肯修菩萨,勇敢勤奋,居众人之首。
有一天,法藏和尚来到人间拜佛颂佛,立誓要像佛一样,得诸种功德,做一切众生的大导师,拯救天下众生,解除一切众生的各种苦难。
佛家愿旷达,为无上证悟而奋斗;
“若无情度,则成佛;不如勇往直前,求开悟,假令扶持恒沙生。”
要拯救世界,唤醒粉丝,首先要感受自己。支持恒河沙数的佛菩萨们,不妨坚定勇敢的自己去寻求开悟。《普贤遗愿》说:“诸供品中,法最重要。”勇敢争取开悟,这是法律支持最重要的!只有认识到自己,才能真正拯救别人。胡艺大师说:“如果你做不到,你怎么能做到呢?如果你在漂流,你想拯救海岸。”
和尚发愿,他成佛后,要成就一方广大纯净的佛教净土,让各种在生死轮回中,只有痛苦的众生,早日来到他的国度,没有一切身心的烦恼,只有无边的清净和喜乐。为了救粉丝,禅师送上无尽哀思,愿他的心坚定:
“即使我不再受苦,我也希望我的心永不退缩。”
(2)勤勤恳恳,许个大愿。
和尚立志成佛,要成就一个奇妙的佛国,让众生在他的国度里诞生,和平和谐地生活,永不退隐,最终成佛。四海为家的王佛祖告诉他,比如一个人用水桶从海里取水,就可以很长时间看到海底。一个人如果能诚心求道,不懈努力,一定会如愿以偿。
世尊如来王,向众僧讲述了210亿佛国的非凡成就与差异,并根据众僧的意愿,向众僧展示了各种土地的清净与善恶。禅师目睹了各土地的情况,仔细观察了每块土地上的人的善恶,小心翼翼地把他们一个个分开,彻底研究。以五劫刹无量佛国之地,各种奇功,超凡庄严,与各种善恶之别。经过长时间深入的思考和选择,实践,吸收,广择善与妙,摒弃粗与恶,最终形成一个大愿,创造一个超越所有这些疆域的佛国,这就是西方极乐净土。
接着,法藏比丘来到人间的王佛面前,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世界自由之王佛印可以说:“好!”他还要求法藏比丘向大众宣布他创造极乐净土的伟大愿望,让大众得到巨大利益。这就是著名的“四十八愿”。
可见“四十八愿”是出于一个原因,其中关于西方净土的种种想法,都是阿弥陀佛学习了许多佛教国家的止土情况和修行而得来的。
(3)积德,大有作为。
和尚许了一个大愿,然后出发了。在无边劫中,他凭借真智,勇往直前,潜心修行,致力于建设一片开放、辽阔、庄严、奇妙的西方净土。《无量寿经》记载了这位禅师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是如何勤奋修行的:“在无量劫中,积德不起贪痴;没有颜色、声音和香味的触摸。但我很高兴想起过去诸佛修的善根。悄悄的走,远离虚假。依门真谛,植诸德。不在乎所有的苦,安于少。专白法,益群。愿孜孜不倦,成就不朽。对别人要有爱心,永远要善良,要有耐心。及严,劝其策。尊重三宝,服务老师。没有虚伪和阿谀奉承。郑重,规矩就够了。你看法律,就永远沉默。要善于保护自己的嘴巴,不要嘲讽他。要善于保护自己,又不失风度。要善于打理自己的事业,干净无污染。所有的国家城市,定居点,家庭和宝藏都没有被写出来。坚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行教育定众生,活在无上真理中。”
这段记载阿弥陀佛双修修身的经文,通俗易懂,内涵深刻,可视为一切纯学人修行、念佛学佛、利己利他的准则。
由于这种勤修,这位禅师在许多劫中,代代感受到胜利的果实,或为道德财富充足的长者,或为一尘不染的俗人,或为名门望族,或为高官显贵,或为地上之王,或为天上之神,代代感受到善果,尊供养多佛,功德无量。因为德行的丰富,佛家和尚和藏家和尚都充满了高贵的生活,他们都充满了愿望。
就这样,法藏僧人广泛修持菩萨,积累无量功德,最后成功成佛,“自在诸法”;所发的四十八愿,都是圆满的,“忠实地生活,庄严地,宽广地清净”,有庄严的功德,最后成就了广大清净的西方净土。
和尚成佛,即阿弥陀佛;达到的佛国就是西方极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