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百花墓”在哪里?有哪些典故?

阳城美丽的“良渚”百花墓深藏着浪漫的气息。

谷峰刮了刮我的下巴,坐起来弹钢琴。很难把公子的意思写进美人的心里。

这是明末爱国诗人陈子庄的一首诗。在诗中,她被比作“谷峰”之美,说羊城著名歌手张桥与明末刘齐名。称赞张是一个有“谷峰”的不寻常的女人。

白云山梅花坳(今沙鹤美园)有一座著名的“百花墓”,就是张桥的墓。张巧年只有19岁的时候,就失去了芬芳。100多名来自阳城的文人前来吊唁,每人手持一朵鲜花,向坟墓献上。因为鲜花包围了他的坟墓,所以被称为“百花墓”。张桥与番禺名人彭梦阳的悲剧爱情,被后人称为广州版“朱良”。可惜星移斗转,岁月悠悠,黄土遮风。现在连广州本地人对百花古墓都知之甚少。

由于年代久远,史料记载较少,百花墓一度失传,其遗址无人知晓。文物工作者和一些有良知的人埋头于论文,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查阅;花了半个世纪,在野外攀崖,在白云山寻百花,终于揭开了广州一个封存已久的老故事...

出身卑微

清丽脱俗,自诩“二乔”

黄张淼,广东省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博物馆)馆长,对张桥、百花钟等都有很深的研究。他告诉记者,张乔原籍江苏,母亲是苏州名妓,能歌善舞,很受官员欢迎。后来移居广州,婚后生下张乔。张乔天生丽质,长着一张漂亮的脸蛋。在母亲的教导下,他精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后来,不幸的是,我住在妓院里,住在潘浩街。张桥聪明、敏感、好学,尤其擅长吟诗作画,深受名士文人的喜爱。

据番禺县志记载,百花墓是明末广州艺妓张桥之墓。“张乔(公元1615~1633),本名乔静,本名二乔...又漂亮又聪明,年轻的时候还能记歌,特别好的诗词。”

据说有一次,张乔在读穆图的诗《赤壁》时,读到“东风不随,铜雀台春锁二乔”时,不禁感叹,赞叹和小乔像孙策、周瑜一样的英雄丈夫。叹完气,他用“二乔”来比喻。有人问她:“原来‘二乔’指的是两个人。为什么叫自己‘二乔’?”这时她指着镜子里的自己说:“镜子里不是还有一个乔吗?”从此,“二乔”这个名字就传遍了羊城。

这个才女,虽在燕化巷,却完全自爱,美丽脱俗,不卖身卖艺。她一生都和爱国爱民的仁人志士交朋友。经常有达官贵人贪图其美,想娶其为妻,但张乔并不贪图富贵。比如他的诗《山居春》,二月阴雨绵绵,柳如烟木棉似火。沏茶爱天上之水,不必开门自泉取水。

在1940年代香港出版的《广东文物》中,张丽仁的诗画也记载了一件显示张桥不跟风、媚权贵的轶事:当年两广总督府有一位钦差教头,是个喜欢用红粉追求快乐、玩弄月亮的轻浮之人。他久闻张乔的大名,知道她擅长绘画,于是附庸风雅,请张乔画她的诗。没想到张乔拒绝了,于是对他进行了武力威胁。

张乔很纠结,但还是生气地为他做了一幅画,画的是一片竹林景象,画面奄奄一息。诗中说:“昨夜风中落叶多,树吟作哀歌。灭唐生猛,得官□□□□。”(缺少最后三个字)。这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战士如愿以偿,看完这首讽刺诗和画后一脸得意。他还特意请人给这幅画装框,挂在他家的大堂里,仿佛是一面拱形的墙。不久后,教练被调到首都,因为他与某人有一些假期,此人到处传播这首诗和这幅画,嘲笑教练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无知。在首都之间,有一段时间是个笑话。此时,教练才如梦初醒,以为自己是朝廷官员,却被青楼红粉戏弄。他勃然大怒,扬言马上回广州杀了张乔。后来教练因病突然去世,张乔活了下来。

精通诗歌和绘画

和爱国有爱心的人交朋友。

张桥生活在局势动荡、战乱频繁的明末。当时宦官党专政,在朝廷上打击正直的大臣,朝鲜危在旦夕。后金政权虎视中原。1621年,后金出兵攻陷沈阳、辽阳,辽河以东70余城被后金占领。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改名盛京。就在边境告急的时候,宦官经常更换边境将领,杀死驻守辽东的将领,大明江山岌岌可危。

当时的礼部侍郎、上座学士陈子庄也被罢官,回到家乡广州。在白云山建别墅,恢复南苑诗社,由羊城著名学者黎遂球等12人组成,史称“南苑后劲”、“南苑十二子”。他们深切感受到明末国家政局不稳,神州大地硝烟弥漫,却在奋力报国。于是他们聚在一起,早晚谈国事,经常哭。此后,当国家处于危难之际,“十二子”们为国忘家。他们有的战死沙场,有的从容就义,有的退隐山林。他们都不贪财。他们的忠诚和义气一直流传至今。这十二个男生每次聚会,都会请张乔上酒。张乔钦佩他们的才华和他们的忠诚,所以她经常参加诗社会议,为笔墨砚台伴奏,为这些爱国诗人弹钢琴当伴唱,画画取乐。有一次,陈子庄在一张桥画的墨兰上写了一首诗:

谷峰刮了刮我的下巴,坐起来弹钢琴。很难把公子的意思写进美人的心里。

张桥不仅自爱脱俗,还写了很多诗,大多是关于花草树木的。他的诗悲凉感人,妩媚动人,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爱国诗人的热情。崇祯6年(1633),黎遂球北考,南园诸子齐聚献诗,张桥也献诗表达内心的悲凉和真挚。

漂亮的女人(经常)有不幸的生活

百花环墓悼念

在与张桥交往的文士中,有一个慷慨的侠客叫彭梦阳,他的名字叫日珍。有一天,张乔和母亲上街,被一群有权有势的男人和年轻的恶棍欺负。他恰好遇到番禺名人彭梦阳路过,对着大家大喊。从那以后,张乔和彭梦阳一直很合得来。彭梦阳虽是秀才,虽不及太子富贵,但诗词文采斐然,也是出了名的和善。张乔对彭梦阳有好感。这件事之后,两人相爱了。彭梦阳知道张桥母女生活贫困,所以经常给她们施舍。张桥也视杨蒙为知己,多次赠诗给郎鹏,表示爱慕之情。为此,他写了一首《谢可词》,对杜门答谢客人很有帮助。

可惜,美女倒霉。

明朝崇祯六年(1633)秋天,张乔带着所有的艺妓去某地参加神会,晚上在二王庙住宿,不料梦见国王聘她为公主。醒来后,她绝望地用手拍着床,时而歌唱,时而哭泣,伤心至极。之后,张乔生病卧床不起。此时身在增城的彭梦阳也卧病在床,一时半会儿无法回来看望张桥。而张桥也预料到自己的病难以痊愈,于是写下了《东州送杨蒙》。彭梦阳回来的时候,张乔已经病得很重了。不久,他去世了,享年19岁。临终之际,张桥对彭梦阳说:“现在北方硝烟弥漫,人民从泥潭中陷入。我只是一个弱女子,不能驰骋沙场。我只感到压抑和愤怒,却又感到无助……”

彭梦阳虽然与张乔没有婚约,但他不希望自己的爱人以“艺妓”的名义被埋没,于是通过各种方式筹钱赎回张乔。

为了怀念这位才女,彭梦阳在白云山选了一块吉祥之地,安葬了张乔,并为他举行了一场十分奇特的葬礼。葬礼当天,100多名舞阳城的文人墨客前来参加葬礼,每人手捧一朵鲜花,根据墓地里种下的鲜花,种下一首诗,表达哀思。环墓内种植有红梅、紫薇、木棉、含笑等近百种名花,故称百花墓。当时,有“牡丹状元”之称的黎遂球为张桥题写了墓志铭和百花墓。

有一段时间,张桥和百花墓远近闻名,广东人都去看看。而且春秋两季,羊城的很多女士都会来祭奠。

张桥有130首诗,都是清丽婉约,感情感人。彭梦阳收集并以《荷香集》为题出版,意思是不沾泥。

民间纪念馆

和王昭君陵园一样有名。

作为名妓,张乔的身姿很美。据岭南著名诗人屈大均《广东新语坟语》记载,张二乔葬于白云山梅岙。当时“人在坟前花各种花,都得了百份,隔着‘花田’望,又叫‘花冢’”。它不仅讲述了墓名的由来,还描绘了许多人怀念乔和在墓地种花的情景。作为一个歌手,如果只是华丽,大概很难赢得那么多人的喜爱和怀念。

屈大均有一首关于“花冢”的诗:“北同草丘,南似香坡。古方之魂后,乃汉家也”

诗中所说的“绿草墓”(又称“青墓”),指的是汉代的王昭君墓。屈诗歌中的南北对比体现了他对墓主人的敬仰之情。他还把《花冢》比作南汉贵妃的墓“苏谢欣”(又名“花田”),但“花田”只葬南汉妃子,送葬者只有“孤”;“花冢”的墓主人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人们捐赠的各种花草在墓上盛开,显然比“花田”里单一的茉莉花更有意义。

此外,屈大均还有一株张桥画的兰花,屈在上面题诗一首:“香草是最深情的人,来的是忠清。在美女手里,分心一直直到今天。只有几茎作姿态,一个有一个心。统治者当空,令人尴尬,令人敬佩。”佩服到极点。

据介绍,百花墓在清代进行了修缮,至今保存完好。乾隆四十年(1775),布政使姚承烈重修墓门,立碑。光绪16年(1890年)百花墓整修,另立碑镌刻墓表。然而,在抗日战争期间,百花墓毁于战火。

在抗日战争期间,文史专家叶恭绰曾在香港避难。他曾召集知识分子聚会纪念张桥诞辰,并创作歌曲《百花墓》,宣扬张桥、陈子庄、黎遂球等明末仁人志士,激励民族气节。新中国成立后,叶恭绰建议重修陵墓,广东省文史馆也派人到白云山,但到处找不到,最后因找不到遗址而放弃。

《岭南画派略》曾记载百花墓的位置:“番禺县治十七里,自东门山口直向北,过一条小溪,转西,过蛇坑,过苏庄,过石桥,再转北向西。也确实当地名如坑,小美抑郁。”《莲香记》中绘制的墓志图和方位,以及《番禺县志》中绘制的白云山图,都与本志位置相同。

直到1984,据当地八旬老人连春回忆,白云区龙洞小学郭继勇老师才在沙河梅园意外发现了消失多年的“百花墓”。当时百花墓的墓室已经被毁,只剩下1块高约3米的花岗岩梳妆台石。顶部正面有一个遒劲有力的隶书“百花墓”,背面刻有“藏心”二字,左侧竖刻三行小字。第一行只认“山张”二字。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拓片(拓片长64厘米,宽90厘米)中的“百花墓”二字与此石刻一模一样。彭梦阳写了三个刚健的大字。

根据张桥留下的诗集《莲香集》中的插图,墓前有一块石碑,刻有“张丽仁之墓”字样和墓志铭等。如今,墓和碑都不见了。

张桥的原作极为罕见。1941年在港举办的广东省文物展上还有张桥画的朱兰,后来丢失了。广州美术馆所藏的《南园文人送李眉洲北去》诗集,有张桥的一首楷书诗:“春雨潮高百尺,锦帆贵挂江面。”燕子可以轻轻的互相追逐,怕向西飞的是伯劳鸟。“字体好看又漂亮,就像人一样。一张朱印的《琼花仙史》,一张白印的《爱禅》。此卷曾被叶恭绰收藏,后捐赠给广州美术馆,是张桥的唯一手迹。

张桥诗选

(选自荷花香氛系列)

张乔有幸与诗人相伴,敏感好学,也与诗人同唱。他写了很多诗,大多是关于河流和风景,浪漫的花草树木。他的诗哀婉动人,细腻而富有韵味。她和爱人彭梦阳感情深厚,多次借诗抒情。

张桥有意与彭结为百年之好,于是深情写下了《舒曼》:朱门粉丝团看不起过去,侯家要说一句答应是不可能的。金屋藏娇不如嫁书生。

不幸的是,不久之后,张乔卧病在床。她在病中含泪写下了《离恨歌寄杨蒙》:枕上春寒病重,游魂只得天涯。无缘无故相见,无缘无故道别,愧对庭前花。

之后,她的病情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她认为自己不可能永远陪在彭梦阳身边。她愤懑地写下了《东州送杨蒙》:咽了口唾沫怎么说再见,她丢了性命。我留下了妾的翻领和泪剪,最后把这个留给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