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行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釜山行》是最近很受欢迎的韩国电影。网络资源发布不到一周,就占领了大家的社交圈,热度持续升温。

这部所谓的“好莱坞级大制作”,不仅票房狂潮,口碑也不错。国内外各大评级网站观影人数也与日俱增,普遍给予了超高的评价。豆瓣、IMDB等典型例子分别给出了8.3、7.9的高分。成功掀起了今年第一次现象级的电影热潮。

说实话,我一直对韩国电影很冷漠。起初,我看到大家都在釜山旅行。我想我最近去过韩国。......

那么,《釜山行》是一部怎样的电影呢?

如果要说葬礼电影,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好莱坞上映的《活死人之夜》。被业内公认为开创了类型片的先河,成功创造了当时“低成本高票房”的商业案例。有很多反人类的设定,也不乏对人性的拷问和对政府的嘲讽。几乎奠定了日后同类型电影的雏形,也就是广为人知的“套路”。

活死人之夜活死人之夜(1968)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后来拍葬礼片的导演们都融合在一起,一边重复套路一边“打磨”影片。也就是最后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好吃的商业大片。

说得好听一点,《釜山行》基本上可以算是新世纪丧葬片的复兴,其“奇迹”案例与《活死人之夜》形成了一场时空的对话。不同的是,工业的成熟让《釜山行》更近一步,更精炼流畅,更能抓住当今观众的需求。

有人说《釜山行》代表了“亚洲顶级商业电影的水平”,可以媲美好莱坞一线制作。诚然,这的确是一部优秀的(商业)电影。就在片头两三分钟,悬念已经抛出。路上的动物被杀原地复活,新闻上的鱼不明原因死亡,父女在车上看到的惊恐场景。可以说,在第一个丧尸出现之前,悬念几乎从未停止。仅此一点就足以吊起很多观众的胃口。

也许有经验的观众早就看出这对父女会在车厢里出事。狭小的封闭空间一直是恐怖片和葬礼片的惯用伎俩。(就像《活死人之夜》里提到的,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小木屋里)这样,不仅降低了拍摄成本,而且气氛更加压抑紧张,让观众更有代入感。

影片进行到一半,一群人跑累了,丧尸在后面追,观众咬牙切齿,于是故事发生转折,他们开始反击。渐渐地,人性的阴暗面显露出来。“可怕的不是鬼(僵尸),而是人心。”老生常谈也开始再次上演;自私,胆怯,恐惧等等都出来了。然后我把电影关了。......

其实看这种商业片我早有体会。我不是说不喜欢,只是觉得看电影的过程会让我觉得整个人太悲伤了,像行尸走肉一样。就像吃饭一样,永远尝不出味道。

就我而言,这部电影的乐趣不在于它是如何制作的,而在于观众的反应更有趣。总觉得现在观众的“亢奋”真的是让人捉摸不透,* *来得快,也特别容易满足。其实这部电影和那些不停抱怨电影不科学的观众一样无聊。其实我推荐你看《活死人之夜》,虽然我觉得它同样很蠢,至少很蠢很可爱。

把人类放在一个极端的环境(灾难)中去分析人性的恶,有点太简单了。

似乎每个人都喜欢站在或者试图以“人性”和“道德”的制高点来解释非常时期的问题。

每个人都喜欢珍惜自己的嘴巴,

每个人都喜欢看暴力场面。

这部片子总让我想起2013年奉俊昊的《雪国列车》,都是在车厢里“奇怪”,都给了我一个小时,不分胜负。

就在今天,我要把奖颁给一次釜山行,至少它让我想起了看电影。写完这篇文章,嗯,已经困扰我三个小时了,真的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