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振兴战略概述
东北振兴战略是咨询工程师考试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我为你整理了相关资料。让我们来看看。
一、东北振兴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2007年8月,国家发改委和原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制定了《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等东北地区振兴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东北全面振兴。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转变发展理念,增强发展活力。以振兴老工业基地为主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结构调整优化。以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为突破口,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2)振兴目标
通过10至15的努力,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体制机制比较完善、产业结构合理、城乡发展相对协调、资源型城市良性发展、社会和谐、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安全基地、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基地、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保护区,实现东北全面振兴。
二、东北振兴的战略重点和政策
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3号),进一步丰富了东北振兴战略的内涵,明确了一些新的政策措施。
(一)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1.加快企业兼并重组
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进一步打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东北地区企业与监管方联合重组涉及债转股资产处置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试行新的处置方式,合理处置债转股股权。支持大型中央企业集团和地方企业联合重组。鼓励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其他投资者参与老工业基地企业的改革和重组。优先支持兼并重组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2.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平等保护各类产权,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落实融资、税收和市场准入政策,积极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领域。推动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外资经济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员工在企业改制中持有一定比例的股份。引导中小企业创新体制机制。鼓励中小企业与产业链上的大企业形成合作关系,促进其向“专精”方向发展。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继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支持东北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拓展业务。
3.把支柱产业做优做强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淘汰落后,防止重复建设。积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用现代信息手段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中央预算对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的财政支持比例。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重要品牌扩大市场份额。大力发展东北地区市场急需的大型铸锻件、核电设备、风力发电机组、盾构机、先进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大型农业机械、高速动车组、大功率机车、高端数控机床等产品和关键配件。鼓励采购国产设备,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应用。进出口银行每年安排一定的信贷额度,支持东北地区重大技术装备出口。重点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小排量汽车、新能源汽车和关键零部件。继续调整钢铁工业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加大资源勘探开发和对外合作力度。优化升级石化产业,抓紧组织实施大型炼油和乙烯项目,发展精细化工和化肥。
4.积极培育潜力产业
依托装备制造业优势,发展基础配套件、加工助剂和特种原材料。依托国防和军工企业优势,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推进军民融合,增强军工企业辐射带动作用。依托原材料加工基地优势,大力发展下游特色轻工业。依托农林产品数量多、质量好、畜牧业发达的优势,大力发展农林畜产品精深加工业。依托北方中药资源优势,发展现代中药(北药)产业。依托地处东北亚中心的地缘优势,加强与周边国家在能源和资源开发方面的合作。积极发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鼓励地方政府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支持潜力产业发展。
5.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继续支持中外金融机构在东北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和办事处。鼓励有条件的城市进行金融改革创新,积极稳妥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推动设立汽车金融公司,拓宽汽车消费融资渠道。推进东北产权交易平台互联互通、区域整合和功能拓展。支持大连商品交易所建设重要的亚洲期货交易中心。在细化现有上市期货品种的基础上,推出东北地区有优势、符合大连商品交易所功能定位的期货品种。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制定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统筹建设一批重点区域物流园区。加快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重点建设大连、哈尔滨、大庆等三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积极支持延吉、绥芬河等城市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实施文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支持文化创意、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动漫等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打造东北地区特色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一批有特色、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建立东北无障碍旅游区。
6.支持重点产业集群加快发展。
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哈大齐工业走廊、长吉图经济区发展,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工业基地。支持沈阳铁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装备制造示范区、大连“两区一带”等装备制造集聚区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推进内蒙古东部能源重化工基地、黑龙江东部煤电化工基地和辽西北煤化工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通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一批有影响力、规模化的特色产业园区,加快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发展。加快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容和东北地区重点省级开发区升级。
(二)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1.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
企业技术改造是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继续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从现有相关投资项目中设立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专项,利用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应提高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用于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央企业的比例。抓紧设立装备制造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人才优势,建立健全鼓励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要依托重要骨干企业和重大工程项目,在老工业基地重点发展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带动性强、影响广、见效快的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要充分利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科研和产业优势,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创新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支持企业有效吸收和利用国际创新资源,提高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支持老工业基地引进一批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先锋和R&D领军人才和团队。国家“计划”、“百人计划”等项目要重点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鼓励采取技术入股、期权激励等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为高端人才引进和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环境。
3.推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
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信息、航空航天、高速铁路等高新技术领域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向企业转移自主创新成果,鼓励更多科技人员创办科技企业。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在创业板上市融资。继续组织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重点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创新能力建设。
(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结合全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543.8+000亿斤计划的实施,加强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形成坚实的国家粮食战略基地。加强粮食高产科技工程实施,大力推广高产优质、节本增效新技术。优化农业机械结构,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农机具停放库和机耕道建设力度。研究落实深松等关键环节农机作业补贴。继续适时落实东北地区玉米和大豆国家收储政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周边国家和地区从事农业合作开发。
2.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开展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以水、电、路、气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引黄入白、三江平原灌区、尼尔基水库下游灌区、绰勒水利枢纽下游灌区、金奎大灌区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实施病险水库、节水灌溉示范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支持发展粮食银行等新型粮食仓储流通业态。建设大型粮食物流基地、节点和战略装车点,以及粮食储存和烘干设施。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支撑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小城镇和中心村发展,全面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取消县及县以下(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配套资金。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振兴创造条件。
1.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开工建设京沈、沈丹、哈齐客运专线和吉图、大单、哈木、哈佳铁路,推进木绥等既有线改造和东北边境铁路、赫尔希-阿里哈萨特铁路、白音华-赤峰-锦州港煤炭运输专线、通江铁路桥、沿海疏港铁路建设。统筹干线和支线机场建设,完善东北地区机场布局,“十一五”期间加紧东北地区机场改扩建和新迁建,做好“十二五”期间机场改扩建和新迁建前期工作。根据东北地区公路建设相对落后和高寒地区的特点,进一步加大对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东部地区高速公路和“村村通”公路建设的投入。成立东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小组,推进东北地区交通设施建设。
2.优化能源结构
开工建设内蒙古东部和东北两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内蒙古东部和黑龙江煤电外送通道等项目,加快推进辽宁红沿河二期工程、徐大宝和吉林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加强东北电网建设,大力推进现有电网改造,增强骨干电网输电能力。加大农村电网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和林区电网改造力度。研究解决风电等分布式电源上网问题。在东北电网率先试点智能电网建设。
(五)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
1.培育和扩大替代产业。
发展替代产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根本出路。组织实施资源型城市吸纳就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替代产业专项,支持和引导资源型城市尽快形成新的主导产业。鼓励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在产业布局、项目审核、土地使用、贷款融资、技术开发、市场准入等方面支持资源型城市发展替代产业。支持资源型城市继续建设替代工业园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组织研究制定资源型城市继续替代产业发展规划并抓好实施。
2.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出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储备制度,部分储备由政府专项用于解决资源型城市环境治理等问题。在资源开发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的资源型城市开展可持续发展试点。研究制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条例。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出台支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将转型工作纳入资源型城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综合考核体系。
3.进一步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加强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指导,提高资源枯竭城市财政转移支付效率。中央财政要加大对资源型城市超大型矿山和深部采空区治理的支持力度。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资金安排要向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倾斜。支持资源枯竭城市的资源型企业开发利用区外和境外资源。
(六)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加强生态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_丁成。切实加强天然草地恢复和保护、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等生态工程。切实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沙化土地治理、矿山环境整治等生态工程建设,组织实施黑龙江省扎龙湿地核心区生态移民。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加强重点污染源的总量控制。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扩张,关停小火电、小钢铁、小造纸、小水泥等污染严重的小企业。以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行业为重点,加强各类工业园区建设管理,推进清洁生产。
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技术产品。
加强环境污染控制。加强松花江、辽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支持松花江流域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权有偿获取和排污权交易试点。加大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格监控和防治工业污染,统筹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七)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加大城镇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加大国有林区棚户区、国有垦区危房、农村危房和危房改造力度,继续做好煤矿棚户区改造。支持城市棚户区改造。加大对东北寒冷地区热电联产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快东北地区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改造。促进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
(八)深化省区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近期首先组织开展旅游、物流、交通、科技一体化合作,整合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东北合作机制。建立东北四省(区)行政首长协商机制,定期研究协调跨省(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产业布局、区域协调发展等工作。
(九)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尽快确定东北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国家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模式改革,研究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探索企业债券信用增级的多元化方式。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林业要素交易市场。推进城镇供热体制和农村水利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和长吉图地区开发开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边境贸易中心、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和进口资源加工区。研究设立中俄地方合作发展基金,支持实施中俄区域合作规划纲要项目。加快建设以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为核心的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抓紧建设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和沈阳保税物流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