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风俗

鉴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风俗差异很大,所谓“十里不同俗”,就是丧事、喜事:

葬礼:

汉族丧葬的旧传统是讲究重葬,其中夹杂着许多迷信习俗。棺葬自古在汉族盛行,葬礼隆重,分为葬、葬、葬三个阶段。葬礼是给尸体穿上衣服,放在棺材下面。在一个人死之前,他应该召唤灵魂,给死者洗澡。葬礼分为两步:小型葬礼和大型葬礼。小殡仪员是用来包裹身体的布,丝绸是给富人的,玉是给皇室的。大氅就是把尸体放在棺材里。棺椁称为“寿材”,男棺刻有“寿”字,女棺刻有“福”字,有的棺刻有“福禄寿”两个字的组合。当他快死的时候,他把米饭放进了死者的嘴里。这个富有的家庭拥有玉石、珍珠等。,皇族含玉,近代含银元,都称为“米含”。

丧礼就是丧礼结束后在丧宫停留。丧期从3天到30天不等,主要看丧者。在古代,棺材埋3个月,最多7个月。按照汉族的传统习俗,父母去世,子女要服丧,否则就是不孝。亲友将来会对死者进行悼念和祭奠,称为“丧”或“吊唁”。所有哀悼者都应该服丧。它由粗麻和细麻制成,并根据亲戚和朋友的关系穿着不同的丧服,被称为“皮马戴孝”。在现代,白布常被用于服丧。现代城市一般胸前佩戴白花,手臂佩戴黑纱。

埋葬就是埋葬死者的遗体,也就是埋葬棺材。安葬之前,旧俗往往要看风水,选择墓地,称为“择吉”。丧礼也叫丧礼。出殡时,古代汉人一般都是“孝子”,送葬者唱挽歌。挽歌在近现代演变成了哀乐。亲朋好友写挽联或葬礼挽联,近现代演变成写挽联的花圈。

出殡后有七、七、百周年、周年的祭奠仪式,牌位归宗祠,从出殡时对人的仪式变成了对“鬼”、“祖”的仪式。

此外,汉族还有“归葬”的习俗,即把死在外地的尸体运回原籍。

葬礼期间,死者亲属要穿丧服,在灵堂守灵。在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孝道根据与死者的亲属关系分为五等。现代汉语中也有“五服”一词表示血缘关系的远近。

长辈去世后,儿孙要在家待27个月,期间应停止交往和娱乐。官员还必须离职回家守孝,以表示对亲属的慰问,这就是所谓的“守制”。

结婚

郭:结婚前一个月,把男女双方的时间和性格合在一起,定个日子,男方家给女方家带个“三祭酒礼”。

送礼:男方选择吉日,带礼物和糕点、椰子、茶叶、槟榔、海鲜、三畜(包括两对鸡、两对鹅、两个猪脾)、莲子、芝麻、百合、红枣、桂圆干、糯米粉、糖片、酒、龙凤镯一对、婚戒、金链子到女方家。当一个女人收到一份大礼时,她会把一部分回赠给那个男人。这叫“回礼”。通常上述物品的一半或一半以上,加上一对莲藕、一对芋头、一对石榴、一对四季橙、一条手帕、一套女婿的西装、一条腰带、一件礼物、一个银包、一把纸扇,上面写着“五代同堂、百子千孙”的字样。

嫁妆:古代女子需要一个大橘子和一个小橘子到男方家作为嫁妆,里面有72件衣服,并配以柏、莲子、桂圆、丽丽;还有一首《蝴蝶齐飞》比较剪;《良田》脚、龙凤被、枕头、床单等床上用品;两双拖鞋,两套睡衣和内衣;儿童桶(痰盂)里装着一对红鸡蛋、两块糖、十根红筷子、两块姜和一把雨伞。

顶:婚礼当天上午举行顶礼,时间一定要选好。男方要比女方早半个小时出发(相差一个小时左右),由“好运男”和“好运女”在各自家里为男女双方举办。男女都要穿睡衣,女方要在开着窗户能看到月光的窗户里做。所谓“幸运的家伙”和“幸运的女人”是男女长辈,他们选择自己的父母和孩子活着,婚姻和睦。从前,女人上了顶以后不许在地上走,上了轿子就得由大金姐姐背。上顶的时候,“幸运的家伙”和“幸运的女人”会一边梳一边说:“梳吧,梳到底;两把梳子,白发梅绮;三梳,梳给子孙。”

晴天出门:打开红伞就是展开枝叶。在伞顶撒上红豆、绿豆、大米,辟邪。

三朝归来:一对新婚夫妇为女儿家准备以下物品:两只金猪,一壶酒,一对鸡,两盒糕点,两筐水果,两盒面条,猪肚,两斤猪肉。女方家要养女儿女婿吃饭。回家后,女方家照常回礼,有饼、竹竿、鸡、生菜、芹菜、猪头、猪尾。由于时代的进步,一切都简单了,上面的礼物都可以用利益来代替。取代猪肉的叫做猪肉黄金。不是蛋糕,是蛋糕金。

禁忌:孕妇和送葬者不准目睹新人出门,进门,更不准碰新人的衣服和新房的一切东西。新婚夫妇要“爬头”结婚,必须从未婚兄弟的胯下穿过,才能出门。

这是以前的规定,有些地方还在用,有些地方改了。